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970字。

  【教学设想】
  高考文言文翻译题考查,命题者总是选择那些带有特殊语法现象(词类活用、句子倒装等)和含有关键性词语的句子给考生翻译,并将其设定为高考阅卷的得分点。因此,在二轮复习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找到句子得分点所在。
  【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落实考纲“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力”的要求,集中训练文言句子翻译的能力。
  2、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得分点”意识,掌握翻译的方法技巧。
  二、方法与过程
  练习法、讨论法,以学生参与为主,教师作好指导工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感悟祖国的语言魅力。
  2、在阅读中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翻译时能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
  (2)学会寻找句子的“得分点”
  【教学难点】
  如何寻找文言句子的“得分点”
  一、导入新课
  高考文言文翻译,我们应该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什么呢?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关注两个字——“信”“达”。“信”就是译文要准确无误,忠于原文。“达”,就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但是,同学们在文言文翻译上失分率仍然较高,为什么呢?
  要学会寻找句子的得分点,这会提高我们该题的得分率。下面,请同学们遵循“得分点”的原则,试着翻译以下句子。
  二、考前演练
  多媒体展示练习题
  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寡人之于国也》) 
  翻译:河内(黄河以北)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黄河以东去。
  得分点:①实词: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②虚词:“则”“于”,分别译为“就”“到”
  ③古今异义词:“河东”,在文中指“黄河以东”,今义泛指河流,意义扩大。
  2、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
  翻译:平民不怕死,怎么用死来威吓他。
  得分点:①固定句式:“奈何”,相当于“怎么”
  ②虚词:“以”,用  
  ③实词:“惧”,威吓 
  “何……为?”,译为“还要……干什么?”
  如:如今人为刀殂,我为鱼肉,何辞为?
  “孰与”或“与……孰”翻译为“跟……比较,哪一个……”
  如:吾孰与徐公美?  吾与徐公孰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