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220字。
红烛
教学准备
学情分析
《红烛》是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第二首诗,是现代诗中的新格律诗。本单元以“青春”为主题,“青春”不仅意味着激情与梦想,还意味着有更多的使命与责任。这篇诗,是诗人闻一多对红烛的思考,由“红烛”到自己,表现出诗人的牺牲精神,抒发了炽热的爱国之情。这对青少年树立爱国热枕,培养高尚的情操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工具
从学生的认知基础看,学生在初中已经对诗歌有所了解,并且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
从学校来看,我们是民办学校,学生基础较差。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掌握诗歌朗读技巧,注意节奏、轻重、情感等。
2.通过赏析诗歌,梳理本文抒情脉络,体悟诗歌的艺术特色,了解诗中比喻、拟人、设问、象征手法的具体运用,赏析意象在诗中创造的艺术效果。
3.把握诗歌情感,了解诗人献身祖国、甘愿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朗诵诗歌,感受体会情感;
2.赏析诗歌,分析情感变化。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播放《七子之歌》的视频,引入作者。
大家对这首歌很熟悉吧?大家知道这是谁创作的吗?是的,这首歌是由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闻一多先生作词的。1925年,闻一多从美国留学归国,然而他回国所看到的,是祖国母亲的七块土地被列强野蛮占领,于是诗人悲愤的写下这首著名的爱国诗篇《七子之歌》,并广为传诵。闻一多不仅是一位诗人, 更是一位伟大的爱国民主战士,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红烛》是他的另一首著名的爱国诗歌,让我们一起进入本诗。
二、知人论世-介绍作者
一代英豪一红烛(灯片展示)
闻一多(1899.11.24-1946.7.15),本名闻家骅,中国现代诗人、学者,伟大的民主战士。
诗集《红烛》《死水》。他是新月派代表,提出诗歌创作“三美原则”——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三、读—体悟诗歌情感
诗歌的朗读有音读、意读、美读,是体悟诗歌、再现诗歌的重要手段,我们要用自己的朗诵传情表意,把诗歌的内涵、诗歌的情感,通过自己朗诵的音调节奏的高低疾徐、抑扬顿挫表达出来。我们先一起来欣赏著名演员孙星的朗诵,看他是如何来演绎《红烛》中的情感的。
1. 播放朗诵视频
2.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3. 学生朗读展示
四、思—梳理诗歌内容
诗歌是情感的艺术,通过刚才的朗读,同学们对这首诗歌的情感有了初步的把握,现在我们一起对《红烛》的内容进行梳理。
问:作者为什么要以“红烛”为题呢?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