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300字。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一、(2021届华南师大附中高三综合测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
  孟浩然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獬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注]①颜钱塘:指钱塘县令颜某,古人习惯以地名称该地行政长官。②渤獬:渤海的古称。
  15.下面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鸣弦暂辍弹”暗用孔子弟子宓子贱任单父县县令时鸣琴不下堂而把县城治理好的典故,称赞颜钱塘善理政。
  B.前四句写观潮盛况。钱塘潮吸引了大量的观赏者,人们纷纷来到钱塘江边,等着看江潮涌起的壮观美景。
  C. “凛生寒”呼应着“来似雪”,从观潮人的触觉感受来写,尤为奇警,使人感到江潮扑面而来,凛然生寒。
  D.孟浩然在诗中刻画的山水形象常常与他本人的气质合而为一,本诗中“钱塘潮”的形象就与诗人淡泊洒脱的气质一致。
  答案:15(D)“与诗人淡泊洒脱的气质一致”有误,本诗中的钱塘潮形象不是淡泊洒脱,是雄健壮美,可根据诗句“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等内容分析得出本诗中钱塘潮的形象。故D项错误;本题要选择错误的一项,ABC均正确;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D。
  解析:(15)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16.本诗与宋代潘阆的《酒泉子。长忆观潮》词,被评家誉为咏钱塘潮的“双璧”。本诗是怎样表现钱塘潮的?请结合本诗分析。
  答案:16.①多感官结合。“百里闻雷震”“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分别从听觉、视觉和触觉等方面来表现钱塘潮声势巨大,惊心动魄;
  ②侧面表现。通过观潮的人来侧面表现钱塘潮,写人们听潮、出观、待潮、观潮、观感,层层渲染,来表现钱塘潮的奇观;
  ③比喻。“惊涛来似雪”通过比喻手法,正面描绘江潮涌来喷雪溅珠的情景,令人惊心动魄。
  解析:16.本题考查对诗句所使用的表现手法的把握。先准确地答出手法,再结合诗句分析为何是这样的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根据诗意不难发现,诗人在描写“钱塘潮”时,综合表达了多种表达技巧。首先表现在多感官上的描写。“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极具夸张,说百里之外都能听见那如雷般的江潮生,这是从听觉的角度来写钱塘潮的声势巨大;“惊涛来似雪”,采用比喻的手法,说那喷涌的浪花好似白雪,是从视觉的角度来写;末句“一坐凛生寒”是通过写观潮众人的感受来写钱塘潮,所有的人都感到寒气凛冽,这是间接表现钱塘潮的磅礴气势,调动的是触觉感官。
  译文:
  江潮如雷,声震百里,隆隆滚过,手中的鸣琴呀,暂且停止了弹拔。府中的官员一个接一个骑马而出,观看潮水呀,早早地在江边等着。阳光照射下,秋云仿佛格外高远,海水在天际浮动,显得特别宽阔。浪涛涌来,卷起了千堆万堆白雪,观潮的人啊,谁不感到寒气凛冽。
  赏析: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未见江潮,先闻其声,潮声巨大,犹如雷震,并且震动百里。首句五个字渲染出江潮的磅礴气势,先声夺人,很有力量。次句描述县令暂停公务前往观潮,字面上却以“鸣弦辍弹”出之,暗用孔子弟子宓子贱任单公县县令时,鸣琴不下堂而把县城治理好的典故,称赞颜钱塘善理政。三、四句写人们连骑涌出,急速赶到江岸上观潮,
  进一步渲染气氛。五、六句描绘钱塘江潮到来的壮丽景象。但诗人不是直接写潮,上句以秋云迥衬托江潮远远而来,下句借浮天渤澥表现潮的浩阔,充分地表现出大潮。澎湃激荡的伟力。到了“惊涛来似雪”,才正面描绘江潮涌来,喷雪溅珠,惊心动魄。但立刻又以“一坐凛生寒”收束全篇,戛然而止。“凛生寒”呼应着“来似雪”,从观潮人的触觉感受来写,尤为奇警,使读者也感到江潮扑面而来,凛然生寒。一般观潮诗往往只极力描写大潮的雄伟壮丽,而这首诗从人和潮两方面来写。写人主要写听潮,写出观,写待潮,写观潮,写观感,写出了观潮的全过程。写潮用了一虚笔一实笔:虚是“百里闻雷震”,写遥闻潮声;实是“惊涛来似雪”,正面写大潮的雄奇伟丽。
  二.(2020届浙江省杭州市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8分)
  思王逢原三首(其二)
  [宋]王安石
  蓬蒿今日想纷披,冢上秋风又一吹。
  妙质不为平世得,微言惟有故人知。
  庐山南堕当书案,湓水东来入酒卮。
  陈迹可怜随手尽,欲欢无复似当时。
  [注]①王逢原为王安石莫逆之交。嘉祐四年(1059)秋,王逢原去世,年仅二十八岁。第二年,王安石作诗三首悼念。②出自《庄子》“运斤成风”的典故,“质"原指箭靶,这里比喻相契的知己。
  19.首联用蓬蒿纷披、冢上秋风营造了-------的氛围,“纷披”意为-------。(2分)
  20.中间两联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抒发作者的情感,请加以赏析。(6分)
  答案:19、荒芜凄凉,杂乱散落
  20:(1)对比。用王逢原的怀才不遇与作者对他的赞赏对比。表达对友人的惋惜之情。(2)用典。化用庄子"运斤成风"的典故,表明作者与友人的深厚友谊。(3)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将庐山比作书案,将温水比作酒水,追忆当年与友人一起读书饮酒的豪情逸兴,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解析:19.本题考查对诗词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时,在认真品读诗词内容的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