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3090字。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阶段性诊断考试语文试卷
  时长:150 分钟 分值: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的审美认知有历史传统,也难以离开现实影响。自孔孟至宋明理学家,重视内心生活修养,形成了古代特有的精神文明。传统的审美是建立在农耕文化基础之上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大自然不知不觉中成为审美的对象。在和自然融为一体的过程中,山林的幽深、河流的蜿蜒、植被的繁茂,都构成审美的影响因素。凝视和体悟对于传统审美而言无比重要。从绘画、音乐到舞蹈,都和劳动或者超越劳动的静观体味审美相结合。漫长的劳作和相对悠然的生活情态,促进了审美欣赏和规则的形成。
  从文化感知上看,沉淀下来的几个词和中国视角的审美息息相关,特别值得探讨的有所谓“对牛弹琴”的审美缺乏对象性、“相由心生”的审美内生性、“感同身受”的审美感应性、“悠然神会”的审美相通性等。其一,“对牛弹琴”强调审美需要修炼和教化,没有审美感知基础也就缺乏对象性呼应,再美的因素也难以被认同。中国审美期望的是彼此之间的对等感知,文人能够理解审美对象的美,是因为美在自身具有魅力,超越了牛的木然。强化审美素养就离不开美育,琴棋书画修养成为古人文化的重要内容。其二,“相由心生”
  体现审美内生性。创作得失的关键在于内涵,有怎样审美的根底就会有怎样的创作。“道” 决定“术”,无论是作品品相体现出的内涵高下,还是创作者呈现出的人格态度,都需深究到内在根底来认识。其三,“感同身受”的审美感应性强调创作应让人们从内在和形式上感知到作品的美。作品惟妙惟肖地表现生活,观赏者如痴如醉地获得奥妙,实现共振。古文中不少谈及口技表演的出色,对观者有巨大吸引力,即是证明。其四,“悠然神会”的审美相通性,是从审美的高级阶段来确认的,出色的创作无需解说,自有滋润人心的美感。美好的东西具有透射力,从而能直达人心,实现如《易经》所言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效果。因此,审美者对于事物的美感能在悠然间认同并陶醉。总之,传统审美的感知强调审美的教养和教化,审美者内心生成审美期待和捕捉外化的可能,自身审美素养与审美对象相遇而产生审美感应,获得审美价值。
  时代发展打破了传统审美的一些基础,现代审美突破了长期以来对于审美的基本认知。 工业化时代的生活和田园时代大不相同,产生了适应当下环境的文化情调。艺术越来越以形式的亮眼改变注重内涵的审美习惯。失去悠然心会和静观的美感,物质获取与迅疾变化对于心态的影响导致了审美的变化。网络时代的趣味时常是碎片的,许多人喜欢所谓一言不合“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的机趣,“蓝瘦香菇”(难受想哭)改变传统语言的好笑,审美沦为浅尝辄止和一笑置之的品位。诗歌和远方成为奢望,哲学和冥想遭遇困难。虽然审美的传统依然在一些场域留存,但“采菊东篱下”的境界,“鸟鸣山更幽”的趣味,乃至“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美感都不太可得。
  (摘编自周星《审美三题从中国视角审视美育的审美观念认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在农耕文化中,人与自然是紧密联系的,人们通过凝视和体悟可以感受传统之美。
  B.修习琴棋书画是美育活动,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有利于在审美时实现对等感知。
  C.美能直达人心,审美者若具备一定的审美素养,与审美对象相遇时更易获得审美价值。
  D.工业化时代,很多人的审美认知发生改变,喜好形式亮眼的艺术而忽略作品的内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依次从历史传统和现实影响两个方面分析中国人的审美认知,论述思路清晰。
  B.文章聚焦“对牛弹琴”“悠然神会”等词语,阐释了中国传统审美认知的四个主张。
  C.文章引用“采菊东篱下”等诗句,表明如今只有书册中还留存着传统的审美。
  D.文章列举了现代社会的一些审美现象,并在与传统审美的对照中流露出反思意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古代的绘画、音乐、舞蹈往往与劳动相结合,可见劳动与审美并不矛盾,关键是要把握好劳动与静观体味的关系。
  B.“相由心生”强调作品的内涵决定其品相,这与罗丹“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揭示的审美规律一致。
  C.“感同身受”是一种重要的审美方法,只有具备和作者一样的生活经历或体验,才能真正理解作品的内在美和形式美。
  D.网络时代的信息呈现出多元化、碎片化态势,这导致人们的想象力缺失,审美活动难以深入开展,审美品位变得庸俗。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碳水化合物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一大类化合物,是地球上最丰富的有机物。含碳水化合物较多的食物一般价格比较便宜;而且,碳水化合物在体内氧化速度较快,能够及时供给能量以满足机体需要,所以,碳水化合物是大部分人摄取能量最经济和最主要的来源。它们也是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机体某些营养素的正常代谢关系密切,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碳水化合物亦称糖类化合物,是自然界存在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