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2260字。

  湖南省多所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一至六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乡村建设是一项伟大工程,作为理念源远流长,但作为实践探索开始于近代。新中国成立后,乡村建设成为消除贫穷、实现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从传统农业社会中的井田制、宗族乡绅制等管理体制到清末民初的乡村实验,从革命时期的延安模式到建设时期的大寨模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小岗村模式到新时代的十八洞村模式,乡村建设从理念进入实践,不断丰富、不断积累,呈现一个渐进的过程。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明确要求必须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随着脱贫攻坚不断取得新进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正式提出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基本内容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提出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有效衔接,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发展思路。
  乡村建设需要系统价值思维,要从传统的“农村思维”定式转型到全面发展的“乡村思维”上来,将乡村视作一个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的生命共同体。乡村建设不只是乡村经济建设,而是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的全面建设;乡村振兴也不是单纯的乡村经济的振兴,而是让乡村文明整体复兴、全面发展的振兴。
  乡村建设要体现六大价值内涵:生命价值、生活价值、生产价值、生态价值、文化价值和治理价值。其中生命价值是生命延续发展的根本,是最深刻的价值内涵。而文化价值则是乡村建设的精神之魂,它蕴含着古老中国“敬畏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态精神。乡村建设就是要通过去粗取精、古为今用,加工、挖掘和提升这些文化元素的价值。
  未来乡村建设是一项前瞻性系统工程,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价值取向是决定未来乡村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它决定着未来乡村建设的方向和内涵。“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以“人本化、田园化、生态化、数智化、融合化、共享化、现代化”为未来乡村建设的价值坐标,统领未来乡村建设。
  未来乡村必然是一个传统建筑与现代文明的融合之地,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宜居之地,是一个“三产”融合、产业兴旺的支撑平台,是一个现代文化和特色文化交融的体验场所,是一个公共服务和治理的数字化应用场景。
  那么,未来乡村该怎样建设呢?
  打破行政区划限制,科学配置资源,实现组团式发展。规划运营无缝链接,寻求个性发展,实施品牌化经营。供给、需求无缝链接,科技赋能产业,形成数字化支撑。政策引领分类施策,政府、市场、社会多元主体协同渐进式推进。
  总之,将群众之需和政府之能、市场之手、社会之眼有机结合,有效发挥政策举措组合拳在未来乡村建设中的引领作用,为未来乡村建设注入新动能;创新责任落实、项目管理、农民参与、运行管护等推进机制,为乡村建设增添动力;优化项目实施流程,完善农民参与机制,分类施策,渐进式推进,真正将未来乡村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美丽乡村。
  (摘编自唐任伍《乡村建设的历史逻辑、价值内涵和未来图景》)
  材料二:
  乡村建设要按照巩固、提升、扩展的路径加以推进,巩固前期与乡村建设相关的基础设施项目及公共服务均等化成果,按新的需求标准进行功能提升,同时按乡村建设新需求扩展其建设范围,提高建设标准和建设绩效。在治理与互动中找准重点方向推进及优化乡村建设。乡村环境治理与优化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乡村生产条件改善仍然是乡村建设的重要方面。主要在水电路网气等基础设施方面进行巩固升级,并向数字乡村、文化建设和设施农业方面扩展延伸。
  着眼乡村形态变化从总体上推进未来乡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村建设已经成为消除贫穷、实现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伟大工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B.从传统农业社会到今天的现代化社会,中国人不断探索着乡村建设模式,乡村建设从实践进人理念,呈现一个渐进的过程。
  C.乡村建设需要系统价值思维,“乡村思维”不是“农村思维”,乡村是一个集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于一身的生命共同体,需要全面振兴。
  D.乡村建设是行动不是运动,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要把握好“快”“慢”关系,既要克服冒进思想,又要抓住时机积极稳妥推进。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的战略举措,要求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这顺应了新时期乡村建设的必然趋势。
  B.乡村建设具有丰富的价值内涵,“生命价值”是其最深刻的价值内涵,“文化价值”是乡村建设的精神之魂。
  C.“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是决定未来乡村建设的核心和灵魂,统领未来乡村建设的
  方向。
  D.乡村建设要按照巩固、提升、扩展的路径加以推进,目前乡村环境治理优化和基础设施
  建设是扩展的重要路径。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尊重农民流动规律”的一项是(3分)
  A.陕西省榆阳区的井克梁村建有工厂式养羊业和煤矿,村里的人口和劳动力有进有出。
  B.2018年青年黄华从某知名互联网公司辞职返乡创业,如今,他已是当地的创业明星。
  C.一些城市,为了保障本地居民的权益,对农民工进行户口限制,使其不能享受救助支持。
  D.无锡市锡山区现代农业产业园与周边农户签订种植合同,带动1500余户农民就业。
  4.请概括材料二论述的内容。(4分)
  5.乡村建设在过去存在哪些问题?请根据材料内容简要分析。(4分)
  (二)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野荆花
  胡炎
  日光真好,铺在山野上,不燥不烈,是那种绵软的暖。野荆繁茂,荆花星星点点,素素的,艳而不妖,像山里大姑娘似的。
  老林只身上山,走走,停停,喘喘。上到最高处,汗已浸湿了衣衫。小风吹来,说不出的舒坦。眺望山下,蜿蜒的新柏油路,古朴而整洁的村舍、生态园、农家院……心里像一汪潭水漾着,幸福感像小白鲢一样,轻盈地跃出水面,绽开一圈圈涟漪。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