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970字。
金色花
教学目标
1. 体验人间挚爱亲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2. 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 学会鉴赏诗歌。
教学重难点
1. 散文诗的特点;
2. 诗歌的特点。
教学方法
讲授法;阅读法,对话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认识诗人
1.画面中的这个老头,大家认识吗?他是谁?
2.(边呈现PPT边抛出问题)这样的话听说过吗?“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Is not between life and death. But when I stand in front of you,Yet you don't know that I love you”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谁知道上面是谁的名言?
3.如果大家还不知道的话请看这幅照片。(徐志摩和泰戈尔合影)
(介绍泰戈尔与徐志摩的交情):
1924年4月至5月、1929年3月和6月,泰戈尔先后三次访问上海,徐志摩是泰戈尔的翻译,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徐志摩拜泰戈尔为干爹,泰戈尔给徐志摩取了个印度名:
Soo Sim 索思玛 。
二度来访,三天时间,泰戈尔只在徐家与志摩夫妇谈诗话家常。陆小曼后来回忆说,泰戈尔“说话的声调带有一种不可言喻的美,低低好似出谷的黄莺,在那儿婉转娇啼……那时情况真是说不出的愉快”。
对徐志摩夫妇,泰戈尔像对待自己的儿女一样宠爱,有时印度同胞请客,他也必定带上他们,还对别人介绍说是“自己的儿子和媳妇”。离别之时,徐志摩拿出一本纪念册请他留下墨宝,泰戈尔欣然动笔,在本子上为徐志摩夫妇留下远看像山、近看是一位老者的自画像,并附诗一首云:“山峰盼望他能变成一只小鸟,放下他那沉默的重担。”
同年6月11日,诗人访问归来,再次路过上海,仍旧住在徐志摩家里,这次泰戈尔仅住了两天。回国前,泰戈尔拿出一件紫红色丝织印度长袍,上面用金丝精绣着富有印度民族色彩的图案,他深情地对徐志摩夫妇说:“我老了,恐怕以后再也不能到中国来了,这件衣服就留给你们作纪念吧。” 泰戈尔回国后,徐志摩一直与他保持书信来往。两年后,徐志摩曾辗转欧洲,到达印度,为诗人庆祝七十大寿,并约定八十岁再来为他庆祝。然而世事无常,不久,徐志摩却因飞机失事,先去了天堂。
4.同学们,你们了解泰戈尔吗?(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所了解的泰戈尔)
(二)走近作者,了解诗人
1. 泰戈尔(1861~1941)泰戈尔是印度近代文学史上一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家。他于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获得此项荣誉的第一位东方作家,印度人虔敬地把他奉作“诗祖”。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处处可以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诗集《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
2.出示金色花图片。
提问:这种花大家见过吗?这是什么花?
学生自由发言
明确:这种花生长在印度,金色花是印度圣树上的花,开金黄色的碎花。译名亦作“瞻波伽”或“占博伽” 。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