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500字。七年级语文上册《济南的冬天》素养教学设计
  一一、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重音和停连的要领。
  2.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揣摩重点词句,分析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
  3.审美鉴赏与创造:细感受作者非凡的想象力,从中汲取养分,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及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①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②把握文章中济南的冬天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过程与方法:
  《济南的冬天》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第二篇文章,是一篇教读课文,承担着“学习朗读,揣摩品味语言,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等单元任务。根据文本特质和单元要求,我安排了两个课时来学习,第一课时侧重整体把握文意和训练朗读,第二课时聚焦语用,看篇看段看句看词,全面赏读老舍先生的匠心。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探究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
  六、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设计
  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一年四季皆有美景,其中冬景别有一番风味。同学们,北国的寒冬朔风怒号,江南的冬天温柔可人,那么地处中原的济南呢?它的冬天又有怎样别致的特征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济南的冬天》,去领略中原冬天的风光吧。〔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小说家,戏剧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出身寒苦,自幼丧父,北京师范学校毕业,早年任小学校长、劝学员。1924年赴英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教中文,开始写作,连续在《小说月报》上发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成为我国现代长篇小说奠基人之一。归国后先后在齐鲁大学、山东大学任教,同时从事写作,其间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猫城记》、《离婚》、《骆驼祥子》,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微神》、《断魂枪》等。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武汉和重庆组织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对内总理会务,对外代表“文协”,创作长篇小说《四世同堂》,并对现代曲艺进行改良。1946年赴美讲学,四年后回国,主要从事话剧剧本创作,代表作有《龙须沟》、《茶馆》,荣获“人民艺术家”称号,被誉为语言大师。曾任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全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及北京文联主席。
  2.写作背景
  老舍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据老舍夫人胡絜青回忆,老舍生前“常常怀念的是从婚后到抗战爆发,在山东度过的那几年”。该文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原为一系列直接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节,发表在《齐大月刊》欧一卷第六期(1931年4月出版)。
  二、诵读训练
  1.请1-2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给予订正。
  2.出示投影,理解并积累字词(根据导学案,先让学生小组讨论完成)
  (主要检查各小组合作完成情况,对不懂的进行解析)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髻(jì)    响晴(qíng)   着落(zhu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