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200字。七年级语文上册《陈太丘与友期》素养教学设计
  一、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文言词语,能结合注释疏通文章,理解课文主旨。
  2.思维发展与提升:多方式朗读,师生合作探究,体会故事的内容及其中蕴含的道理。
  3.审美鉴赏与创造: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的传统美德。
  4.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丰富阅读体验,懂得做人要方正、诚实。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文言大意,结合人物语言和动作描写的词句,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难点:
  了解志人小说特点,多角度多层次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做人道理。
  三、过程与方法:
  《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义务教育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出自《世说新语》的《方正》篇。这是七年级学生在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文言文,需在文言文教学中引导其初步感知古今汉语的差别,并通过朗读来培养文言语感。除此之外,《陈太丘与友期行》相较于《咏雪》,从欣赏古人的文化修养转向于理解魏晋文人的的品德情操。通过抓住文本留白之处,沿着“方正”的线索进行补白,那么《世说新语》中的魏晋风范便能得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展现。
  四、教学方法:
  本文选自《世说新语》,作为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它所记录的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可以归结小说体裁,为此教学的主旋律可以落实在情节解读与人物赏析上。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基于这样的思考,我将本文教学设计定为四个核心环节——“初读,感知文言大意”、“细读,品析人物形象”、“悟读,感知时代意义”、“拓读,丰富阅读见闻”,在课后作业布置上兼顾到学生差异,考虑到“双减”政策落实,拟采用“二选一”读写式作业。诵读法、讨论探究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
  六、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有这么一本书,书的编写者选社会名流的生活小事随手而记,以德行、方正、豪爽等分类编排,读书中故事,既可了解当时社会的风气,又能感悟做人的道理,这本书被称为“名士的教科书”,如果我们想成为品德高尚之人、在纷争的时世拥有一个独特的自我,必读此书。这本书就是《世说新语》,今天,我们将与大家一同学习书中的一个小故事《陈太丘与友期》。
  二、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著名文学家,字季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宗室,武帝时袭封临川王。官至兖州刺史、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自幼便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喜纳文士,其撰笔记小说集《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记叙汉末至东晋士族阶层人物的言谈轶事,生动形象地反映出当时士族的生活方式与精神面貌。语言精炼、生动传神,对后世小说影响极大。其中"周处除三害"、"望梅止渴"、"击鼓骂曹"等故事,成为后世戏曲小说的素材,"新亭对泣"、"子猷献戴"等也成为后世诗文常用的典故。梁刘孝标作注,旁征博引,为后人所重。另有《幽明录》,今佚。鲁迅《古小说钩沉》辑其佚文200余条,皆记诡异之事。王雨阳的作品。
  2.介绍背景
  《陈太丘与友期》这一章出自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记述了陈元方与来客对话时的场景,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同时赞扬了陈元方维护父亲尊严的责任感和无畏精神。
  3.文学常识
  《世说新语》多记载汉魏晋南北朝时士人(读书人的通称)言行轶(yì)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