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700字。八年级语文下册《石壕吏》素养教学设计
  一、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在多层次的朗读中梳理情节,深入理解课文。
  2.思维发展与提升:体味语言背后潜藏的战乱之苦、家国之痛。
  3.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诗歌中忧患苍生、悲天悯人的圣人情怀。
  4.文化传承与理解:在寻读战乱之苦、体味重点词句的基础上有情有味地读诗歌,理解一个苦命的家庭,一个苦难的时代,一个苦闷的灵魂。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在寻读战乱之苦、体味重点词句的基础上有情有味地读诗歌,理解一个苦命的家庭,一个苦难的时代,一个苦闷的灵魂。
  教学难点:
  感受杜甫忧患苍生、悲天悯人的圣人情怀。
  三、过程与方法: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古诗的学习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会背许多古诗。但学生在理解诗句和体会诗人思想感情方面却存在很大差异。对于语文能力较好的学生就不觉得诗句难以理解,能够基本领会诗句的含义;而对于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就比较困难。因此,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到位,给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探究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
  六、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设计
  杜甫,唐朝诗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我国古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为我们留下了1400多首诗歌。这些诗篇像一面镜子,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自唐以来,他的诗歌即被公认为“诗史”,诗人本人也被看作一代诗宗,被尊为“诗圣”。因一度在长安城南少陵附近居住,世称“杜少陵 ” ,又因一度挂着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官衔,后人也称之为“杜工部 ”,有《杜工部集》传世。
  二、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杜甫,唐朝诗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我国古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为我们留下了1400多首诗歌。这些诗篇像一面镜子,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自唐以来,他的诗歌即被公认为“诗史”,诗人本人也被看作一代诗宗,被尊为“诗圣”。因一度在长安城南少陵附近居住,世称“杜少陵 ” ,又因一度挂着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官衔,后人也称之为“杜工部 ”,有《杜工部集》传世。
  2.介绍背景
  唐肃宗乾元三年春,唐军在“安史之乱”中全军溃败,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城镇成墟,白骨遍野,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其中,《石壕吏》因构思巧妙、情节生动而流传最广。
  3.“三吏三别” :
  “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3.文体知识积累
  古体诗:有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或杂有长短句;平仄没有严格的限定,体现自由的抑扬韵律;用韵自由,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换韵。从句式方面看,五字一般为221式或212式,七字为2221式。《望岳》是一首五言古体诗。
  二、诵读训练
  1.请1-2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给予订正。
  2.出示投影,理解并积累字词(根据导学案,先让学生小组讨论完成)
  石壕吏 ●杜甫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