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3120字。
靖江市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调研试卷
语文试题
命题人:臧铭勋 毛建营 审核人:郁南(靖江市教师发展中心)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试卷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请将学校、姓名、考试证号等认真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请认真核对规定填写的项目是否准确、信息与本人是否一致。
3.所有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主观题答案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十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文化建设、文艺工作摆在党和国家事业重要位置。广大文艺工作者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等使命任务,奋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文艺创作以中国精神为灵魂,让艺术的温度、精神的高度、思想的深度直抵人心。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重大主题,文艺界创作了大批精品力作。《领航》《不忘初心》《丰收中国年》等“中国梦”主题歌曲唱响神州大地。围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以伟大抗疫精神为灵魂,打造“方舱直播时间”专场演出、“以艺战疫”数字博物馆等,通过文艺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围绕党史学习教育,以伟大建党精神为灵魂,精心创作推出一大批音乐、美术、舞蹈、电影、电视剧、舞台剧,策划主题视听节目和线上文艺活动,以中国精神为主线制作推出《精神伟力》特别节目等。
蓬勃开展的群众文艺活动为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作出新贡献。各地自觉主动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等党和国家重点工作,北京等七省区市率先开展“文艺进万家 健康你我他”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通过送文化、种文化、传精神,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一方面,基层文艺面貌焕然一新,村歌村晚、文艺讲堂等群众文艺活动丰富多样,吸引不少年轻人参与其中,有效增强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另一方面,文艺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重大战略安排,社会综合治理、基层党建等重点工作方面发挥了润物无声的引导作用,在启迪心智、感化人心、成风化俗等方面展现显著效果。
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发生新变革,文艺工作者弘扬正道的精神风貌得到充分显现。相关部门评选表彰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开展“四个100”先进典型、“时代风尚”先进典型宣传推选等活动,在文艺界营造了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浓厚氛围。通过引导文艺工作者守公德、严私德,守正道、走大道,鼓励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与人民群众的“零距离”接触中向人民学习,增强创作本领,以健康的文艺风气引领社会风尚。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了重要部署。我们要积极回应国家和民族、时代和人民的召唤,植根于深厚的红色文化血脉和丰富的文艺实践,以文艺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摘编自冀彦伟《用文艺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
材料二:
文艺作品诚然可以帮助观众坚定文化自信,但是否还能有更多帮助呢?党的二十大报告发出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号召,这与5年前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相比,在“文化自信”基础上引人注目地新增了“文化自强”的意涵,形成“文化自信自强”这一新话语方式。这一新话
……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是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B.文艺创作要有艺术的温度、精神的高度、思想的深度,以健康的文艺风气引领社会风尚。
C.村歌村晚、文艺讲堂等群众文艺活动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具有启迪心智、感化人心、成风化俗等作用。
D.在当前新时代新征程上,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应交融或扭结,就能铸就社会主义文艺新辉煌。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艺能够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因此我们应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文艺建设、文艺工作。
B.基层文艺活动只有吸引年轻人参与其中,才能发挥润物无声的引导作用。
C.文化自信是文化自强的基础,文化自强是文化自信的提升;文化自信重在外在意志力的确定,文化自强重在向内展开的实践力或行动力及其实际效果的持续增强。
D.文艺作品可以激发广大观众投身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中,直接地起到介入和影响历史进程的精神作用。
3.下列作品不具备“文化自强”力量的一项是(3分)( )
A.电视剧《觉醒年代》塑造了一大批为寻求救国真理而东奔西走的艺术典型人物,让当代观众可以获得走向未来的自信心和自强力。
B.影片《长津湖》在全景式战争巨制中刻画志愿军的“悲歌慷慨”“气韵沉雄”的英雄群像,突出我军英雄主义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熔铸出现代中国人民家国同构、军民同心的强盛形象。
C.《唐宫夜宴》在运用多媒体、融媒体等大众媒介方式实现文化传统的通俗化表达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
D.透过《山海情》中成功的闽宁帮扶脱贫攻坚范例,观众在品味“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的同时,可以产生出实现当代乡村振兴强大的实践驱动力。
4.材料一的论证结构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5.文化自强是二十大对文艺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假如你是一名文艺工作者,你认为应该怎么做来增强大众的文化自强。(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无法完成的画像
刘建东
屋子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烧焦的味道。女孩被一个中年妇女领进来。中年妇女是女孩的舅妈。
时间停留在1944年的春末。这一年我十五岁,师傅杨宝丰大约四十岁,是城里唯一的炭精画画师,专门给人画像,给活着的人画,也为故去的人画,大约一天时间就能完成。师傅保持着一个传统,画遗像一定得到死者的家里去画。
舅妈说:“小姑子很任性,因为恋爱,断了和我们来往。三年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