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7170字。

  上海市松江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控(一模)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完卷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运用 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______________,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_______《兰亭集序》)
  (3)在《大学之道》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本末始终的道理,进而说明“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的观点。
  【分析】本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得”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
  【解答】故答案为:
  (1)剑阁峥嵘而崔嵬(重点字:峥、嵘、嵬)
  (2)齐彭殇为妄作  王羲之(重点字:殇)
  (3)物有本末   事有终始(重点字:终)
  【点评】理解性默写注意要点:
  1.要突破生僻难写字。
  2.要注意同音异义词。
  3.要注意同义异形词。
  4.要留意具体环境。
  5.要留心语句顺序。
  6.要注意语句出处。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选择。(5分)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2分)
  全球一体化的经济发展会给人们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文化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发展。我们把这种行为叫作文化自觉,这就是自知之明。
  ①我们的任务就是把这些好的传统从生活中提炼出来
  ②并有意识地发扬它和继承它
  ③但真正传统好的东西不会完全走掉的
  ④让大家意识和理解到我们有些什么样的、应该保留的优秀传统
  A.④②①③    B.③②①④   C.③①④②   D.②①④③
  (2)小松在学完必修下册第四单元“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后,他针对当下新媒体时代信息真假难辨的现实,以表格形式梳理了“辨析虚假信息”的方法,请你帮他补充完整。(3分)
  分析维度 特点
  新闻标题 虚夸,标新立异,耸人听闻
  ①_________ 信息不明,如“据说”“据透露”
  内容与表述 ②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  逻辑不清
  新闻效果 紧跟社会热点,博人眼球
  发布平台 多为自媒体发布或转发
  二  阅读 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成见
  沃尔特•李普曼
  ①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工作在这个地球的一隅,在一个小圈子里活动。我们对具有广泛影响的公共事件充其量只能了解某个方面或某一片段。我们的见解不可避免地涵盖着要比我们的直接观察更为广泛的空间、更为漫长的时间和更为庞杂的事物,这些见解是由别人的报道和我们自己的想象拼合在一起的。
  ②然而,即使是目击者也不可能原原本本地再现事件的全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