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1670字。
泸州市部分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 阅读(7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电影是西方工业文明的产物,它是在上世纪初直接植入中国的。本土电影前后经历了模仿、复制、嫁接和融合的不同历史时期,经过不断地整合和扬弃,逐步形成了中国电影的民族风貌。回顾中国电影本土化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传统的戏剧观念和审美追求对本土电影的形成发挥着深刻、持久的影响。
电影剧作家夏衍说:“实现电影本体与中国本土的完美结合,是中国电影发展的必由之路。”许多理论家都指出,中国人的审美情趣、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仅仅通过模仿和复制欧美电影是没有办法实现的,需要通过自身的民族艺术形式去完成。以郑正秋、蔡楚生、费穆和谢晋等人为代表的一批中国电影人,正是以这种“文化自觉精神”推动着电影民族化的发展。西方电影刚进入中国时,影片放映常与戏曲、说唱以及文明戏演出穿插在一起,人们称电影为“西洋影戏”“电光影戏”“美国影戏”等,“影戏”成为中国人早年对电影的通用名称,这也反映了中国人将电影艺术视为一种光影的“戏剧”。
20世纪20年代,张石川初创的明星公司,模仿美国滑稽短片的风格,连拍《滑稽大王游华记》等四部怪诞滑稽的影片,观众不感兴趣,公司濒临倒闭。张石川听取郑正秋的建议,拍摄了由郑正秋编剧的家庭伦理片《孤儿救祖记》,该片讲述血缘亲情和“善恶到头终有报”的故事,影片大获成功,挽救了明星公司。《孤儿救祖记》开创了传统戏套路的中国式“影戏”,它成为电影民族化的开端。受到《孤儿救祖记》成功的鼓励,中国电影迎来了第一个大飙升时期,史称“国产电影运动”。
20世纪30年代,在现实主义创作的大背景下,电影编导者一方面学习好莱坞影片和苏联蒙太奇语吉,一方面又服膺“影戏”观念,从传统戏曲、古典诗词、绘画和园林、建筑等方面,汲取文化营养,形成日益鲜明的民族化风格。出现了郑君里、蔡楚生、袁牧之等一批杰出的电影导演,产生了一批经典影片,如《桃李劫》、《风云儿女》等。
战后40年代,中国电影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影戏”在吸收融汇了西方电影语言后,叙事技法日渐娴熟,其主流电影的地位更加不可动摇。在这一时期,产生了一批具有鲜明“影戏”风格的史诗电影,如《一江春水向东流》、《万家灯火》等。
共和国成立后的中国当代电影坚持了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虽然在电影语言、风格手法和体裁等方面有着广泛的探索,但是“影戏”叙事传统仍然发挥着主导性的影响,由此形成了电影民族化的基本特征。在新中国成立的前十七年,产生了“生旦并行”的《翠岗红旗》,具有诗词意蕴的《林家铺子》以及乡土史诗《红旗谱》等。在“文革”后二十年中,产生了传奇风格的《天云山传奇》、《霸王别姬》等一大批本土化的史诗影片。
从郑正秋到蔡楚生,再到谢晋,中国近现代电影有着一个长久不变的、潜在的基本主题,这就是家庭伦理。许多电影都描述了家庭在战争和社会动乱中的破碎,传统美德的价值被践踏,以及伦理秩序的修补和道德良俗的重建。中国现众的审美是与道德的善结合在一起的,它是由稳固的传统“文化一心理”结构所决定的。
(摘编白杨健《拉片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电影本土化过程中,深刻持久地受到传统戏剧观念和审美追求的影响。
B.中国电影人模仿美国滑稽短片的风格,结合传统戏套路,拍出成功电影。
C.中国电影牢记“影戏”观念,经过整合和扬弃,逐步形成了民族化风格。
D.中国电影汲取本土文化营养,产生了一大批具有“影戏”风格的史诗影片。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主体部分按照时间先后,论述了中国电影本土化的发展历程。
B.文章使用大量事实论据,证明了文化传承对中国电影发展的影响。
C.文章通过中西方电影对比,意在指出中国电影发展必须走民族化道路。
D.文章对家庭伦理片长久不衰的论述分析表现了中国人审美追求的影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早期中国人将电影称为“影戏”,把“戏”看作呈现“影”的手段。
B.《孤儿救祖记》的成功在于它借助了中国传统戏套路的叙述模式。
C.中国当代电影创作在探索创新形式的同时,依然坚持走民族化道路。
D.中国人的审美与道德的善结合在一起,由此拍出的影片有教化功能。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4-6小题。(12分)
材料一:
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我国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我国向世界做出的庄严承诺。这不仅表明我国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也是在为各行各业的低碳转型明确时间表,谋划路线图。
“十四五”时期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对于众多能耗领域来说,这意味着既要从供给端加大清洁能源的供给,也要从使用端改变用能方式、提高用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