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5820字。

  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文言短文,回答问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天时不如地利/兵革非不坚利也
  B.环而攻之而不胜/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C.三里之城/城非不高也
  D.亲戚畔之/天下顺之
  2.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3.作者认为决定战争胜利的主要条件是什么?请简要分析文中哪个句子最能体现作者的仁政思想?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     
  (2)以顺为正者(             )
  (3)与民由之(             )
  5.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2)不得志,独行其道。
  6.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孟子那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B.“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
  C.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
  D.文章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行文流畅,富有气势。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至于夏水襄陵
  (2)沿溯阻绝
  (3)回清倒影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9.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交代了三峡之长,说明两岸山的特点在于“连”。
  B.“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江水迅疾、一泻千里的特点,既使人感到惊心动魄,又使人感到豪气万丈。
  C.“绝?多生怪柏”写三峡的“怪柏”,着一“怪”字,照应下文猿声凄异,渲染环境氛围的悲凉。
  D.“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引渔歌为证,一言“峡长”,一言“声哀”,进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