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0990字。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书院楹联多含导化性情、启迪智慧之意蕴,也是儒家文化在书院中最直接的体现。江西白鹿洞书院楹联曰:“泉石可人,烟霞友我;青山傍屋,绿树盈门。”朱熹评此地“无市井之喧,有泉石之胜,真群居讲学、遁迹著书之所”。“择胜地、立精舍,以为群居读书之所”,书院这种选址观念主要是受到儒家“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即顺应天道,以求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同时,儒家学派认为,自然山水具有某种与人的精神品质相类似的形式结构,具有德化的作用。“萦回水抱中和气,平远山如蕴藉人。”(凤凰山敷文书院联)中和、蕴藉正是儒家对人的涵养所要求的一种极高境地。书院的创立者大多认为,书院培养人才的目的并非仕途经济,亦非文思辩才,而是实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即一方面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另一方面传播道业,济世救民。正如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的《跋》中所言:“窃观古者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辞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东林书院有著名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摘编自冯刚、田昀相关论文)
材料二:
主持人(《光明日报》智库问答专栏记者):历史上,书院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也是思想、文化、观念交流碰撞的地方,可以说是名家大儒荟萃,群星竞相闪耀。历史上的传统书院缘何有这么大的吸引力,这给现代教育带来哪些启发?
肖永明(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传统书院带给现代教育很多启发。在千余年的发展过程中,书院形成了独特的教育宗旨和人才培养理念。无论是在自然环境的选择、人文环境的营造方面,还是在教育内容、组织管理方式、教学形式方面,传统书院都留下了宝贵的经验。例如,传统
二、文学类阅读-双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鸡鸭名家
汪曾棋
那两个老人是谁?
一声鸡啼,一只金彩灿丽的大公鸡,一只很好看的鸡,在小院子里顾影徘徊,又高傲,又冷清。
那两个老人是谁呢?父亲跟他们打招呼的,在江边的沙滩上……
沙滩上有人在分鸭子。四个男子汉站在一个大鸭圈里,在熙熙攘攘的鸭群里,一只一只,提着鸭脖子,看看,分别丢在四边几个较小的圈里。四个人都一色是短棉袄,下面皆系青布鱼裙。这一带,江南江北,依水而住,靠水吃水的人,卖鱼的,贩卖菱藕、芡实、芦柴的,都有这样一条裙子,一条大概宋朝就兴的布裙。沙滩上安静极了,然而万簸有声,江流浩浩,飘忽着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