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720字。
《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对比赏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诗歌朗读节奏、意象特征等古诗基本知识,培养有感情吟读背诵古诗的基本能力。
过程与方法:运用联想与想象的方法,在译写的过程中揣摩诗歌语言,体会诗的意境;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完成对诗歌意蕴情感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国诗歌“乡愁”主题,培养热爱故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一、 有感情地吟诵,结合诗句展开想象。
二、从写作背景和景物描写两方面入手体悟诗歌意蕴情感。
【教学难点】
一、掌握对比赏读的方法,让学生有群文阅读的意识。
二 、理解“乡愁”这一主题与掌握与之相关的常见意象。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古时道路闭塞,在外之人久不得归,流落异乡,山高路远,一经分别,便是多年,自然容易触发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为古诗中一个恒久不衰的话题。今天我们便要学习这样的两首思乡诗,让我们一起感受那游子眼里,无处不在的乡愁。
通过之前大家的预习,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要将这两首诗放在一起学习?
二 吟读 寻意象
1. 明体裁:
《次北固山下》是一首五言律诗,《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元曲小令。
2. 明节奏 :
生齐读《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读诗注意诗歌的停顿。
师启发以上读的过程中律诗朗读的节奏划分,五言一般是221或212。元曲这首小令按名词断开,大部分进行了22划分。
3.寻意象:
在读的过程中,我注意到同学们着重读了一些带有作者情感的词,这些词就是我们所说的意象。找出两诗中出现的意象, 再读,想象画面,读出意象内涵。(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介绍什么是意象)
青山、绿水、平潮、阔岸、悬帆、海日、残夜、归雁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瘦马
4.谈感受:
生谈感受,这两首意象风格有什么区别?
师总结:第二首小令意向选取更为凄凉,同时组合方式也很有特色,名词联排,把富有特色的景物组合在一起。
找出了诗歌的意象,相信同学们也快速的把握了诗歌的情感基调。诗是很美的语言,但是离我们有一定的距离,为了更好的走进诗歌,老师要带着大家一起译写诗歌。
信息技术融合处理: 这个部分教师通过在一体机上白板绘笔功能,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圈画出相应的意象。
三 译写 品意境
接下来,我们试着译写。为什么不是翻译?我希望同学们写时不但能翻译出诗句意思,还能加入想象,写出诗意,写出美感。
1.译写之前,借助注释自己边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