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有1600个字。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山东省邹城市兖矿集团鲍店矿校 荣维东
[设计说明]
这是一篇大科学家的小讲演,却反思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大弊端——即重哲理玄谈轻科学实验。作者古今中外打通,将学理分析和现身说法结合,学识宏博,思辨深刻,体验剀切,话出肺腑,切中时弊。学习本文,宜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研读说理文的能力和逻辑思辨能力。
[教学目标]
1、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阐述实验精神的重要
2、结合文本分析摆事实讲道理以及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学会圈点批注关键词句的读书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堂
同学们,当我们津津乐道于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四大发明和奥数夺冠的时候,你是否知道当代十大科技发明中没一项是咱中国人的?著名的李约瑟命题就是探讨近代中国的科技为什么落后了的。从五四时起很多有识之士就在思考这个问题,可直到现在中国学生 “高分低能”,创造和实践能力不足,仍是不争的事实。原因何在啊?让我们和丁肇中教授一起探寻这个极有价值问题。
二.整体探究
1.速读全文找出中心论点,以备交流。
中心论点的特征:表判断的陈述句;凝练概括,统领全文的观点。
明确:中国人缺乏格物致知精神/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或标题。
2.用勾画评点的方法,跳读文章,说说作者怎样分析“格物致知”这个概念的?
明确:开头点出“格物致知”就是“科学实验”,然后由“《大学》里格物致知”“传统儒学的格物致知(王阳明)”到“真正的格物致知”等,“析本意”“举反例”再到“探真义”,正——反——正的螺旋上升或层层递进,直达真理。
1.作者在文中探讨了哪四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