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2020字。
山东省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领航卷(一)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20世纪之前的西方自然文学有着浓郁的理想主义色彩,其作者对自然持乐观进取的态度,希望从中寻求个性的解放、文化的根源和精神的升华,但是他们思索与写作的着眼,点仍限于自然与自我的范畴。到了20世纪,自然文学才展开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前景。这时的自然文学开始展示自然与人类的关系、人类与生态的和谐。
从理念上来说,自然文学放弃了以人类为中心的观念,提出了旨在倡导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土地伦理”。人类只是由土壤、河流、植物、动物所组成的整个土地社区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这个社区中,所有成员都有其相应的位置,都是相互依赖的。另外,自然文学渗透着强烈的“荒野意识”,在自然文学中,对荒野的看法和认识贯穿始终。荒野是人类的根基,是使现代人意识到他与自然界关系的提醒物。荒野寄托着一种情感,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因为心灵格外需要野性自然的滋润。
国内也有很多的作家进行自然文学的写作,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自己切切实实与自然融为一体,无论是生活还是写作都在自然之中,像梭罗一样建造着他们的“木屋”。刘亮程在新疆木垒县一个偏僻的村子建了一个木垒书院,在种瓜点豆中读书写作,思考生命的本质,自得其乐。这些作家的实际行动和文学实践,可以为我们观察自然文学写作提供很好的参考。
宏观来看,今天的自然文学有其特有的思想针对性和文化针对性,不是过去农耕文学或农村题材文学的延续。新的自然文学应该进一步思索人与自然的新型互动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人不应该失去其主体性,同时又能够与自然和谐共处。这需要作家具有现代性的文化视野,以解决其中诸多矛盾性命题。
首先,急需用现代性思想重新审视故事题材。在美丽乡村、城乡融合发展迅速推进的当下,大多数文学故事仍然以传统农耕文化秩序的超稳定性来嘲讽流动城市人生的欲望与灰暗,这显然是视野局限所致。引入现代性思想,就是希望自然文学故事或形象摆脱对传统思维的依赖,从更自觉的层面审视、反思传统农耕文化惰性,从审美模式、情感结构、形象体系推进作品的现代化转型。
另外,写自然故事,终究是写人、写文化。比如,写黄河,就要写出黄河文化的独特性。在古代,黄河文化一方面受到中国北方游牧文化的冲击,同时又面临来自南方长江文化圈的挑战。尽管冲突激烈,但黄河有着强大的同化力,在保留自身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将南北其他文化融入其中。这一条贯穿多个省份的河流,勾连起了中华民族的共同情感,滋养出中华民族共克时艰、居安思危的宝贵精神。如何写出自然故事和人类故事的深刻共融性,在一种发展的视野中观察人与自然关系的复杂互动,是自然文学作家必须思考的课题。
(摘编自牛学智《自然文学的重要价值及其现代转型》)
材料二:自然文学主要有三个价值方向:一是博物学方向,这一类作品对于草木鸟兽鱼虫的书写,大多出于考证记录、传播知识的目的,兼有审美意味,也可算是科普文。二是自然伦理方向,这一类作品不再局限于对一事一物的歌咏,而是结合了社会学、环境学、生态学等学科背景,成为一种学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与以往相比,20世纪的西方自然文学已经不限于自然与自我的写作范畴,而是扩展到自然与人类的关系建构上。
B. 自然文学提出了“土地伦理”,将人类视为广大土地社区的一个组成部分,认为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共处。
C. 新时期自然文学作家应用现代性思想重新审视创作题材,这对推进作品现代化转型、发展美丽乡村等有重大影响。
D. 一些自然文学作品文学性不高,只追求自然文学的小概念,这虽然能够获得一时的关注,但生命力难以持久。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天的自然文学具有特有的针对性,作家在进一步思索人与自然的新型互动关系时,应具备现代性的文化视野。
B. 黄河文化具有强大的同化力,因此它能够保存自身文化传统并融合其他文化,勾连中华民族的共同情感。
C. 材料二逐层递进,阐述了自然文学博物学、自然伦理学、美学三个价值方向,说明了自然文学是人的文学。
D. 作家对自然的书写层次不一,这不仅与作家观察自然的视角有关,更与其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等密不可分。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赋予自然中的花、鸟以人的苦恨。
B. 《寂静的春天》描述了滥用化学农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强调人类应与生态共存。
C. 作家韩少功从城市搬到湖南八溪峒,带月荷锄,体会乡居生活的乐趣。
D. 日本园艺家柳宗民关注那些生长在田间、路边、河畔的小草,写成《杂草记》。
4. 两则材料都就自然文学中“人”的重要性进行了阐释,但侧重点不同,请简要分析。
5. 有学者在“乡土文学”大调查中发现“当前农村题材的创作面临着诸多挑战,许多作家缺乏应对,作家的创作无论是主题、题材、人物,还是美学方式都明显落后于时代,与当前的农村、农民脱节”,材料一对此现象有何启示意义?请简要概括。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看戏去
葛水平
想起四月便想起桃花挑开的月色,一壶热茶的清气退隐之后,一群女子挽腰搭背吆喝着看戏去。
戏在民间,让历史有了一种动感。大幕二幕层层拉开,历史便开合在人间戏剧里。舞台两边经常写着这样的对联——“上场舞刀弄枪,张口咬文嚼字”“台上笑台下笑台上台下笑惹笑,看古人看今人看古看今人看人”。
戏是用来演绎历史的。吕不韦钓得一个难得的女子,这个女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