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460字。

  山高我为峰,逍遥天地宽——材料作文“自由在高处”作文导写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熊培云说:“在一个广场上,人挤人,你不知道方向在哪里。但如果你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就知道周遭的种种拥挤对你来说其实毫无意义。”有这样一道数学题:请挪动其中一个数字,使“101-102=1”这个等式成立。一般人都想不到答案是“101-10²=1”。熊培云分析原因时说:想来是因为思维定势吧。一说到挪动,首先与最后想到的都是左右挪动,陷于一种横向的思维,一种左右的思维之中,很少有一种向上的维度。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思考和感悟?请以“自由在高处”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袋: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方向
  本题是材料作文+命意作文的杂合体,审题立意有一定难度。审题时,不妨按部就班。
  首先审读材料本身。两则材料可先分别解读。第一则材料以生活经验、常识设喻,激起共情,可谓有“事趣”,“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就知道周遭的种种拥挤对你来说其实毫无意义”,是利益的关键,意蕴丰富。如“高一点”,可理解为,人生应该始终向上看,积极进取,奋发有为,努力实现自我价值,卓越自我,提升层次,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理想自然不会受制于环境和现实,不至于有“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感慨。 还可理解为,人生应该志存高远,高瞻远瞩,涵养恢弘的格局,才能超尘拔俗,出类拔萃,随心所欲而不逾矩,才不至于被世俗裹挟。“远一点”,不妨理解为,不急功近利,不蝇营狗苟,保持内心的澄澈、纯粹。
  第二则材料以类似于“脑筋急转弯”的数学题为例,可谓有“理趣”,“陷于一种横向的思维,一种左右的思维之中,很少有一种向上的维度”,是立意的关键。考生很容易先入为主,立意为:穷则思变、另辟蹊径、创新思维等。
  分别理解两则材料意蕴之后,就应思考,这两则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和逻辑关系。如若数学题这则材料的意蕴为“创新”“变换角度”的话,那么两则材料没有“交集”,风格马牛不相及。一般多则材料,要么相似相同,要么相反、对立。
  愤悱之余,不妨结合材料之后的提示语,主题为“自由在高处”,至此如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第二则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