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3090字。
张家口市2022-2023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0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华传统文化可谓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之不尽的精神富矿,其服务现代化发展的内容十分丰富。在充分肯定其当代价值与现实意义的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发挥中华传统文化对现代化发展的促进作用,并非拿来就用,也不是自发实现的,而需要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造、有创新性地推进提升。
一方面,切实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我们党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是增强传统文化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正确选择。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创造与创新为途径,以转化与发展为动力,着力推进中华传统文化内涵意蕴与时代诉求相协调、表达方式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只有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过程中,我们才能够深入传统文化内里,区别优劣得失,辨析精华糟粕,科学提炼精粹内容;才能克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功利主义倾向,杜绝形式主义偏颇,使传统文化经合理再造与整体提升后,更有效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思想文化建设。
另一方面,促进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积极融合,以求协力共进。从历史深处走来并历经沧桑巨变的中华传统文化,以助力与服务现代化为使命,以促进现代化发展为价值彰显,其服务内容的广泛性、服务方式的多样性、服务形态的丰富性、服务成效的实在性,已然清晰呈现并愈趋显著。立足当前并着眼未来,脚踏实地并登高望远,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内在联结与渗透融会必将上升到一个更高层面,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协力共进与发展提升必将发展到一个崭新境界,携手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出新努力和新贡献。
(摘编自商志晓《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
中国现代化包含文化的现代化,文化现代化是现代化中的应有之义。文化是创新的,又是继承的,是创新与继承的统一;文化是当下的,又是历史的,是当下与历史的结合。文化的现代化或现代化中的文化,不能不包括中华传统文化。正如现代化不能割断民族血脉一样,文化创新发展亦不能无视历史传统。
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不期相遇,既为中国现代化推进提供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华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国发展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是取之不尽的精神富矿,必须有扬弃地加以继承。
B.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及创新性发展能够使我们区分传统文化的优劣得失,能够克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种不利倾向。
C.文化要实现现代化,既需要继承又需要创新,而创新就不能无视历史传统,而需要将当下的与历史的紧密结合在一起。
D.中华传统文化欲实现现代化,需要以现代化思想文化为参照物,以发现和纠正自身的缺陷、反观和超越自身的局限。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则材料的开头部分的论述重心是相同的,都是重在论述传统文化的创新。
B.中华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服务内容广泛、方式多样、形态丰富、成效实在。
C.中华传统文化的新发展离不开中国当代的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支持与努力。
D.现代化与工业、信息文明及传统文化关系密切,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韩非子在《韩非子•五蠹》里说道:“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B.唐代文学家刘禹锡:“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
C.《论语•子罕》有言:“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D.戴复古在《论诗十绝》中说:“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
4.如何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
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有家长想用《论语》对孩子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但读到“无友不如己者”时,心生疑虑: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杨伯峻译文),但如果大家都不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谁还会有朋友?孔子怎么能这样教导人?对于怎样对待这样的内容,家长十分疑惑。
请结合两则材料和你所知道的《论语》内容,为家长解除疑惑。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掌声响起来
张大愚
他是一位拉二胡的流浪艺人,大约四五十岁。不知什么原因,失去了右小腿,行动全凭一副拐杖。没有人知道他什么时候来的这座城市和为什么来这座城市——或许也没有人想知道。喧嚣的都市,快节奏的生活,谁顾得上去关注一个残疾艺人?又有多少人会静下心来细细聆听那种古老陈旧的声音呢?
街边的小公园是他的寓所,公园的长椅是他的床榻,漫天的星河是他的衾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