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410字。
《小二黑结婚》随堂限训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5题。
杜诗字君公,河内汲人也。少有才能,仕郡功曹,有公平称。更始时,辟大司马府。建武元年,岁中三迁为侍御史,安集洛阳。时将军萧广放纵兵士,暴横民间,百姓惶扰,诗敕.晓不改,遂格杀广,还以状闻。世祖召见,赐以綮戟,复使之河东,诛降逆贼杨异等。诗到大阳,闻贼规欲北度,乃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蔚灭。拜成皋令,视事..三岁,举政尤异。
七年,迁南阳太守。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时人方于召信臣[注],故南阳为之语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乃上疏曰:陛下亮成天工,克济大业,天下幸甚。唯匈奴未譬圣德,陵虐中国,臣恐武猛之将虽勤,亦未得解甲囊弓也。夫勤而不息亦怨,劳而不休亦怨,怨恨之师,难复责功。臣伏睹将帅之情,功臣之望,冀一休足于内郡,然后即戎出命,不敢有恨.。臣愚以为“师克在和不在众”,陛下虽垂念北边,亦当颇泄用之。圣王之政,必因人心。
臣诗伏自惟忖,本以史吏一介之才,遭陛下刨制大业,贤俊在外,空乏之间,超受大恩,牧养不称,奉职无效,久窃禄位,令功臣怀愠,诚惶诚恐。八年,上书乞避功德,陛下殊恩,未许放退。臣诗蒙恩尤深,义不敢苟冒虚请诚不胜至愿愿退大郡受小职及臣齿壮力能经营剧事如使臣诗必有补益复受大位虽析珪授爵所不辞也 惟陛下哀矜!
帝惜其能,遂不许之。
(节选自《后汉书•杜诗传》)
[注]召信臣:西汉时曾任南阳太守,做了许多为百姓谋福利的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义不敢苟冒/虚请诚不胜至愿/愿退大郡/受小职/及臣齿壮力/能经营剧事/如使臣诗必有补益/复受大位//虽析珪授爵/所不辞也/
B.义不敢苟冒虚请/诚不胜至愿/愿退大郡/受小职/及臣齿壮力/能经营剧事/如使臣诗必有补益/复受大位/虽析珪授爵所不辞也/
C.义不敢苟冒/虚请诚不胜至愿/愿退大郡/受小职/及臣齿壮/力能经营剧事/如使臣诗必有补益/复受大位/虽析珪授爵所不辞也/
D.义不敢苟冒虚请/诚不胜至愿/愿退大郡/受小职/及臣齿壮/力能经营剧事/如使臣诗必有补益/复受大位/虽析珪授爵/所不辞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敕,意为帝王的诏书、命令,“敕晓”在文中的意思是皇帝告诫晓谕。
B.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视事三年”在文中的意思是到任治理三年。
C.比,意为挨着,与《项脊轩志》中“比去,以手阖门”中的“比”含义不同。
D.恨,意为怨恨,与《报任安书》中“恨私心有所不尽”中的“恨”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杜诗在担任侍御史期间,杀掉了放纵士兵在百姓中横行霸道的萧广,受到皇帝的赏赐,后又受皇帝派遣去讨伐贼人杨异。
B.杜诗任南阳太守时,设计制作水排,铸造农具,使百姓过上了较为富足的生活,深得百姓爱戴,被人们比作召信臣。
C.杜诗认为将领们辛勤劳累无休止地坚守边疆将会有怨言和不满,很难再要求他们为国立功,应当轮换调用将帅。
D.杜诗认为自己在治理、教化百姓的过程中确实有不称职的地方,再长期担任要职,功臣难免怀恨在心,于是上疏请求降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唯匈奴未譬圣德,陵虐中国,臣恐武猛之将虽勤,亦未得解甲囊弓也。(4 分)
(2)八年,上书乞避功德,陛下殊恩,未许放退。(4 分)
5.请简要概括杜诗的优秀品质。(3 分)
二、简答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7 题。
在寒冷的极区,你.举目瞭望,常常看到_______、五光十色的极光。天幕上,群星闪烁,静静地俯瞰着黑魆魆的地面。突然,在大熊星座中飘洒出一缕彩虹般的神奇光带,如烟似雾,摇曳不定,最后化成一个硕大无比的光环,萦绕在北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