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5850字。

  ★启用前注意保密
  汕尾市2023届高三学生调研考试
  语  文
  本试卷共10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市(县、区)、学校、姓名、班级、座位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填涂10位准考证号(考号)。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决心和意志,筚路蓝缕,跋山涉水,走过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的发展历程。
  我们党历来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看待中华民族历史,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早在1938年,毛泽东同志就说过:“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我们要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
  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文化虚无主义者,不能数典忘祖、妄自菲薄。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敬畏历史、敬畏优秀传统文化,重视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为历史和考古工作者开展研究、学习深造、研修交流提供更多政策支持。要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广泛宣传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研究成果,教育引导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摘编自习近平《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材料二:
  呈现在电视荧屏的电视节目,其本质却是为了提升观众的文化修养。以古论今,《考古公开课》通过讲述与文物相关的历史故事,传授观众古典文化,从而作用于社会生活,承载着“启民智、易风俗”的社会效果。正如《毛诗序》中所言,“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电视节目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电视节目有着传播主流思想价值观念的职责和义务,爱国爱家是永恒课题。国宝级文物除了材质珍贵,往往有一定家国文化参照。通过电视节目传达的意识形态可让个人意识同国家意识保持一致,与伟大的中国梦相向而行。文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华文明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我们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B.在保护、管理好文物的同时,我们要加强对其研究和利用,有利于历史和考古工作的进一步展开。
  C.了解文物蕴含所属时代的文化与审美,我们必须依靠如"碳14"这样的杂糅了现代文化的技术手段。
  D.文博类节目横向拓展考古知识,纵向追溯各朝代文明,利于观众在历史维度上立体感知民族文明。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则材料都提及文物和文化遗产的价值和重要性,但两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B.通过讲述海外文物回家的故事,文博类节目让家国情怀深入人心,坚定了文化自信。
  C.文博类节目融娱乐、认知、教育作用于一体,"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
  D.娱乐类节目不利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追求,国家应予以关停和整改。
  3.下列最能作为论据支撑电视节目具有“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作用这一观点的是
  (3分)
  A.纪录片《本草中国》讲述本草“药食同源”“化毒为药”的功效,展示了中国传统医学的博大精深。
  B.《端午节奇妙游》以四位唐俑少女视角,向观众呈现赛龙舟、吃粽子、艾草祛病等一系列端午习俗。
  C.通过《如果国宝会说话》节目,观众得知青铜器“何尊”铭文里有“中国”二字最早的文字记载。
  D.青年京剧演员王珮瑜参加《跨界歌王》《朗读者》《开学第一课》等节目,积极推动京剧文化传播。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提出要实施“拯救老屋行动”,推进乡村振兴。请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这一行动的理解。(4分)
  5.考古文博类电视节目具有价值引领作用。请结合两则材料,以《考古公开课》为例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过封锁线 
  茅盾
  昨夜朦胧的月光下只觉得这大房子像个堡垒,今天白昼再进来一看,嘿,这简直可以说是一座要塞。
  那一圈围墙,团团四周全是上下两层枪眼,门楼顶上居然雉蝶式,而且是平顶,必要时这就是机关枪阵地。说它像一座城,实在不嫌夸大。现在这"城"中就住了十几家老百姓。他们腾出一间招待那五个客人——逃难的外江佬。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