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题,约10300字。
北京市平谷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ㅤㅤ民间文学作品大部分产生于农耕文明时期,由于它与今天的生活存在很大的距离,随着传承环境的改变和传承人的不断减少,难以传承下去。因此,在二十一世纪初设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时,民间文学被列为第一类。也就是说,很多民间文学作品已经或即将成为遗产,需要进行保护。由于民间文学作品是民众自发的、自娱自乐的精神生活的结晶,基本不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因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民间文学类非遗的保护是难度最大的。
ㅤㅤ随着社会的急剧转型和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民间文学作品的“消亡”速度超出人们的想象。2002年我们到宁波高桥镇梁山伯庙调查“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时,许多人已经不能完整地讲述“梁祝传说”,而且讲述的传说情节大多来自越剧和电影;去年到上海青浦区进行“淀山湖民间传说”调查,发现能够较为完整讲述一个或几个淀山湖传说的人已经非常少见了,而且能够讲述的年龄均在60岁以上。因此,抢救性的搜集整理仍然是民间文学类非遗保护的当务之急。之前对民间文学类非遗作品的搜集整理虽然已经花了大力气,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是主要关注一些著名的作品,而对普通的作品较为忽视,搜集整理不够全面,没有进行文字化保护,因此遗漏较多;二是只关注把口述作品文字化,而忽略了其他方面,如讲述时的录音、录像因条件所限很少进行,讲述人、演唱者的情况也很少介绍,因此,在当下应该抓紧弥补作品立体记录的缺陷,电子化地记录民间文学作品讲、唱的全貌,使它得到长久的保存。
ㅤㅤ民间文学作品的载体是口头语言,它们是在一定的场合中讲、唱的。传统的“传承场”往往与民众的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是自发形成的。经过了几千年的传承,各地都形成了基本固定的“传承场”,如庙会广场、歌场、婚丧现场、劳作时的田间地头、休闲时的桥头等。这些“传承场”不仅是民间文学作品讲、唱的场所,也是故事家、歌手锻炼演述能力的地方,新的传承人也在不断听唱的过程中逐渐养成。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这些传统的“传承场”逐渐萎缩乃至消失。任何活态的民间文学作品传承都离不开“传承场”,传承人的养育也离不开“传承场”。从现实情况看,传统“传承场”的萎缩是不能逆转的事实,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如果要让民间文学类非遗作品能够活态传承,重塑“传承场”是关键的一环。
ㅤㅤ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以来,各级政府部门都高度重视对非遗的活态传承,主要是采用培训的方式:一是进中小学课堂,希望通过学校教育来培养传承人;二是文化主管部门如群众艺术馆、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举办培训班;三是非遗传承人招收徒弟。这些培养措施对于普及、宣传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事实证明这种脱离“传承场”的培养模式,从传承人培养的角度而言效果都不太理想。因为这种方式是“鱼缸里养鱼”,违背了民间文学传承人自然天成的养成规律。那么,该怎样重塑有效的“传承场”呢?我们是否可以在“传承场”的“再生”方面做些努力呢?
ㅤ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大背景下,一些庙会、传统仪式、歌会陆续得以恢复,在一定程度上为民间文学作品提供了演述的场所,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如浙江省嘉善县刘王庙庙会,每年自发参与的赞神歌歌班达十几班,分别在庙宇的东西厢房、庙外水面的船上或是庙外租借的农家演唱。由此可见,有些带有信仰色彩的民间文学“传承场”可以自发恢复。有些“传承场”不可能再恢复,但可以采用“移植”的方法,逐渐形成一个新的民间文学“传承场”。如同是嘉善县的夏墓荡赛歌情境,时至今日,已不可能再恢复,但这种赛歌、对歌的形式可以引入民众生活以及新的民俗活动中。目前,各地都十分重视恢复传统的民俗节日、庙会等,但总体内容不够丰富,充分运用当地的民间文学资源,哪怕是采用“借用”“组合”的形式,都可以充实活动的内涵,同时也可以促进民间文学类非遗的活态传承。
ㅤㅤ近些年来,各地都在尝试运用民间文学类非遗作品的形式或某些元素为今天的社会服务,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依靠活化利用,取得了一些经验,也有不少成功的案例。其一,用讲故事的形式进行亲子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如2012年由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和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共同策划创办的“上海故事汇”,截至目前,已坚持了十年,每个场次听众有增无减。可见,在社区文体中心、乡村文化礼堂中引入民间文学演述内容,应该说是具有广阔前景的。其二,与旅游结合。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民间文学类非遗作品应该是一种非常好的旅游资源,因为民间文学作品往往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不仅能为旅游增加文化内涵,而且有些风物传说能赋予实物以意义,增添旅游的趣味性。一些旅游景点为了吸引游客,往往组织各种各样的民俗“表演”,包括民间文学作品的演述。如在绍兴、周庄的游船上船工会唱当地的民歌,收取一些费用。其三,创新产品开发。创新是当今社会的一大主题,利用民间文学类非遗作为创新的资源或源泉应是途径之一。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葫芦娃》《宝莲灯》等作品,就是当时上海美术制片厂的一批导演运用民间文学资源创作的。如今风靡全世界的《花木兰》《功夫熊猫》也是根据中国民间故事而创作的。将民间文学类非遗作品的元素与现代生活结合、运用高科技的手段进行重新开发,无疑具有广阔的前景。
(选自郑土有的相关文章,有删改)
1. 依据材料,下列对“民间文学作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多出现于农耕文明时期
B.能带来很高的经济效益
C.消亡速度出乎人们意料
D.以口头语形式进行讲唱
2. 依据材料,下列对传统“传承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由民间自发形成
B.场地基本上固定
C.培养新人的场所
D.已完全消失殆尽
3. 已有百年历史的京韵大鼓形成于京津两地,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需要培养传承人。依据材料内容,下列做法最佳的一项是 ______
A.兴建专门学校,群体培养
B.办多种培训班,定期培养
C.指定各传承人,收徒培养
D.提供演述场所,天然养成
4. 依据材料,下列对“民间文学类非遗”保护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虽难度大,但刻不容缓
B.需要政府部门大力支持
C.大胆创新才是唯一途径
D.借助高科技手段再开发
5. 根据文意,简要概括民间文学的遗产化保护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传是楼记
汪琬
昆山徐健蓭先生,筑楼于所居之后,凡七楹。间命工斫木为橱,贮书若干万卷,区为经史子集四种。经则传注义疏之书附焉,史则日录、家乘、山经、野史之书附焉
,子则附以卜筮、医药之书,集则附以乐府、诗余之书。凡为橱者七十有二,部居类汇,
各以其次,素标缃帙,启钥灿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