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29480字。
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们首先要讲讲阐释学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阐释学是有关理解和解释的学问,这是西方对阐释学的定义。其实在中国和西方都有源远流长的文本解释的传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人类学术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地对经典文本理解和解释的过程,也就是阐释的过程。比如说西方的阐释学是源于对《圣经》的解释,中国的阐释学最经典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对经学的解释,现代也有学者研究经学阐释学。除了经学以外,中国还有大量的有关文学文本的理解和解释,所以我们也可以把它称为文学阐释学。西方的《圣经》阐释就不用说了,它是一种正宗的阐释学的传统,但是其他的文化现象,比如说欧洲14世纪开始的文艺复兴,我们也可以把它看作对古希腊传统的一种全新的诠释。
在中国其实也是这样。从传统学术来看,儒家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的考据学,都与文本的阐释密切相关。也是各个时代,不同的学者对经典进行重新阐释,开创了自己一代新的学问。比如以经学阐释学来说,在汉代就有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这样两个不同的解释传统,到了后来魏晋时期对经学的解释又有新的发展,变成了玄学的一种解释。魏晋玄学大多还是讲解儒家经典《论语》《周易》等,用玄学观点重新解释儒家经典。当然唐代的经学解释主要继承了汉代。不过到了宋代,学者们就对汉唐的经学产生了全面的质疑,这种全面的质疑从北宋欧阳修等人开始,一直到南宋的朱熹讲《诗经》都有很多新的发现、发明,也就是说宋代的经学传统又是一种对经典文本的重新解释、重新认识的过程。清代的乾嘉学派继承了汉代的古文经学的传统,但是同时也有与乾嘉学派对立的学派,就是宋学学派。宋学学派继承了宋代经学研究的传统。因此在中国来说,学术的发展,都是对儒家经典文本的重新的、不断的解释,形成了各个时代的学术风格和新的思想。
隋唐佛学也是如此。汉译佛经最早的解释方法“格义”,把佛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比对,有点像比较文学的中国学派,比如把佛教的“空”和老子的“无”进行格义。隋唐对佛经进行解释,形成不同的佛教宗派,比如天台宗主要对《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进行解读,建构了自己的佛学体系。华严宗对《华严经》进行解铎。玄奘的法相宗,编译《成唯识论》。玄奘翻译更注重文义的可靠性,翻译得最好,但是阅读的人比较少,太学者化。
我们要讲的是文学阐释。在中国古代,有各种各样的诗文选本、评点本,有各种各样的诗话,有各种各样的笔记,对中国文学有很多精彩的解释。我们这门课就是希望大家从现代学术的立场,用现代学术的眼光去重新观照中国古典文学,重新观照中国古代的文学阐释传统。在中国,经学、玄学、佛学、礼学、考据学等无一不与文本阐释密切相关。可以说各个时代各种学术思潮就是在对经典的不同阐释中诞生。当今我们写论文、从事学术研究其实也就是对我们课题所涉及的古典文本进行理解和解释的过程。因此了解一些古今中外的阐释学理论对于我们如何选择一种学术的方法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摘编自周裕锴《〈中国古代文学阐释学十讲〉导论》)
材料二:
中国古典诗歌解释传统源远流长,从先秦《诗经》到清代的注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不同阐释观念和方法,与诗歌批评交相呼应。阐释方法和诗歌批评不是全等的,中间有交叉的地方,但是它们不一样:阐释学主要是文本解释与理解的问题,并不是像诗歌批评那样说哪一首诗好、哪一首不好,而是要阐释。这种传统又反过
1. 下列关于材料一、材料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西方对《圣经》的理解与解释是西方阐释学的滥觞,同时也是西方一种正宗的阐释学传统。
B. 玄奘翻译佛经可视为对佛经的一种重新阐释和理解,这也形成了唐代法相唯识佛学思想。
C. 我们可以把对中国古代的各种诗文选本、评点本、诗话、笔记等中的文学解释称为文学阐释。
D. 中国古典诗歌批评与诗歌阐释的观念和方法有所交集,其对诗人的创作取向产生重要影响。
2.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学阐释学是对有关文学文本进行理解和解释的学科,它是阐释学众多子学科中的一门。
B. 对经典文本重新阐释能形成新的思想,那么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研究即是阐释”。
C. 在经学的历史发展中,乾嘉学派和宋学学派的对立,是缘于对儒家经典文本的不同解释。
D. 诗歌文本类型与阐释策略存在着互动关系,我们只有掌握了这种关系,才能阐释理解诗歌。
3. 下列选项,最能全面而准确概括原文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中,人类学术的发展即是阐释的过程,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中西方阐释学的发展是不一样的。
B. 材料一中,从中国经学、佛学历史发展过程来看,对经典重新阐释一定可以开创各自时代的新学问。
C. 材料一中,文章讲述阐释学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是为了讲述中国古代文学阐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D. 材料二中,中国诗歌阐释策略的选择只与其对应的客观文本类型密切相关,与阐释者对其文本类型的认知无关。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结构。
5. 在现阶段学习中,我们高中生普遍存在“重理轻文”的现象,特别在语文学习中,认为只要读一读、记一记即可。请结合材料一内容,谈谈在语文学习中注重经典文章的理解和解释有哪些意义。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D.“中国古典诗歌批评与诗歌阐释的观念和方法有所交集”错误,偷换概念。由原文“在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不同阐释观念和方法,与诗歌批评交相呼应。阐释方法和诗歌批评不是全等的,中间有交叉的地方,但是它们不一样:阐释学主要是文本解释与理解的问题,并不是像诗歌批评那样说哪一首诗好、哪一首不好,而是要阐释。这种传统又反过来对诗人的创作取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可知,影响“诗人的创作取向”的是“诗歌阐释观念和方法”。
(二)现代文阅读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高手
侯发山
在乱世,习武的人不在少数。说得高雅一点儿,是强身健体保家卫国;说得俗一点儿,是为了能够保护自己,保护家人不受他人欺负。康百万和周二爷都是河洛地区数一数二的士绅,有钱有势,有头有脸,家里少不了看家护院的。外人不一定靠得住,他们更愿意把至亲培养出一身的本领。于是,康家的少爷康小勇,周家的少爷周明便结伴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