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2023届高考模拟作文导写及范文10(4份)
2023届上海杨浦区高三一模作文写作解析及范文点评.docx
2023届广东省清远市高三上学期期末作文“同舟共济,团结协作”导写及范文.docx
2023届河南省信阳市中高三一模作文“学史以明理,学史要力行”导写及范文.docx
2023届江西景德镇高三“二检”作文:对“拿来主义”的新思考+导写及范文.docx

  2023届广东省清远市高三上学期期末作文“同舟共济,团结协作”导写及范文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国家主席在北京出席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并发表题为《坚定信心 勇毅前行 共创后疫情时代美好世界》的演讲。他说:“面对这场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世纪疫情,国际社会打响了一场顽强的阻击战。事实再次表明,在全球性危机的惊涛骇浪里,各国不是乘坐在190多条小船上,而是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小船经不起风浪,巨舰才能顶住惊涛骇浪。”
  演讲中阐释的大船与小船的关系以及有关“船”与“浪”的比喻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以中央领导人在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时关于如何应对后疫情的讲话,讲述了面对世纪疫情的阻击战中,各国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正因为各国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所以我们才需要合作一心、团结协作。也正是因为小船经不起风浪,唯有小
  ……
  2023届河南省信阳市普通高中高三一模作文“学史以明理,学史要力行”导写及范文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20年,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早期组织在北京成立;历时一年多,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就是波澜壮阔的历史……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开始长征,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历时两年,1936年10月22日,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万里长征胜利结束;中国革命翻开了新的一页……
  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经历六十多年的建设,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脱贫攻坚全部完成;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全面进入新时期……
  学史以明理,学史要力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对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请结合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袋;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以时间顺序回顾了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来的光辉历程。阅读材料时,请圈画关键词:
  第一段历程:“波澜壮阔的历史”
  第二段历程:“万里长征……掀开了新的一页
  ……
  2023届江西景德镇高三“二检”作文写作:对“拿来主义”的新思考 导写及范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类文明的进步实际上是一个传承借鉴的过程。鲁迅在《拿来主义》中说:“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顾炎武在《日知录》中也强调:“引述他人的言论,要说明他人是谁。能做到这一点,然后才能做学问。”
  但有人认为,我们不能一味地“拿来”,尤其是不分青红皂白地“拿来”,如吃火鸡大餐不明白要对谁感恩,圣诞节狂欢又不懂宗教意义。而且有的东西还是不“拿来”的好,一个人只向里拿,而没有被别人看好想要“拿走”的东西,更可悲。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联想?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3届景德镇高三“二检”作文题】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考查一分为二思维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思维的作文题,但要把这作文写出新意与深度,最好还要结合现实。
  首先,审读材料,明确写作方向。
  鲁迅的话肯定了“拿来”的意义,也
  ……
  2023届上海杨浦区高三一模作文写作解析及范文点评
  【作文题】
  当下,一边是网络新词频频诞生,而另一边是人们时常缺少合适的话语来表达,某网站“文字失语者互助联盟”经常出现的提问是“怎么形容这种青春和夕阳结合的感觉”“怎么形容学校里大片的马鞭草开了”“如何表达大学毕业了对学生时代的不舍”“如何形容刚看完一本书或一部电影之后心里的惆怅感”……
  对于这个现象,你有怎样的思考?请些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文题解析】
  本次杨浦区高三一模作文题关注学生的学习经历,契合“语言的发展与建构”核心素养要求,呼应《语文》必修上册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中“关注新词语,让语言鲜活生动”学习任务。该题还反映了现实生活、语言使用中的具体困境,通过写作引导学生认知、反思语言背后的思维与文化,用具体生动、贴近生活的真实情境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
  材料中的关键词需要仔细辨析:“当下”指现代社会、互联网社会,这是语言沟通与交流的大背景;“频频”说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