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2023届高考模拟作文导写及范文11(4份)
2023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一模作文导写及范文点评.docx
2023届湖南省衡阳市、湘潭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作文“克服中国画用笔三病”导写及范文.docx
2023届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一模调研作文“不见炊烟”导写及范文.docx
2023届皖南八校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大联考作文“文与质”导写及范文.docx

  2023届湖南省衡阳市、湘潭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作文“克服中国画用笔三病”导写及范文
  【原题呈现】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中国画的墨线本身就具有一种独立的美学价值。宋代韩纯全在《山水纯全集》中提道:“用笔有三病:一曰板;二曰刻;三曰结。”所谓“板”,是说没有腕力,用笔不灵活,画出来的笔线平扁,没有圆浑的立体感;所谓“刻”,是说笔画过于显露,甚至妄生圭角,不自然,没有生气;所谓“结”,是说落笔僵滞,欲行不行,当散不散,笔线不流畅。用笔犯了这三个毛病,就谈不上线条的美感。因此要克服笔病,一要增强腕力,做到“笔为我使”;二要顺应自然,不矫揉造作;三要在行笔之前做到“胸有成竹”。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本题考查写作能力。
  材料首先介绍了中国画用笔的三个毛病,并进行了具体的解释,接着又介绍了克服“笔病”的三点做法。可见材料意在让考生在了解用笔弊病与克服笔病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从“笔为我使”到“顺应自然”再到“胸有成竹”,层层递进,又相辅相成,
  ……
  2023届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一模调研作文“不见炊烟”导写及范文
  【原题呈现】
  --“不见炊烟”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个成语叫“炊烟袅袅”,有首歌曲叫《又见炊烟》,诗词中有更多的炊烟:“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处处柴门掩半边,莺啼绿树隔炊烟”“雨后千山净,炊烟处处新”等。曾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要素,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炊烟已淡出了我们的视线,在逐渐退出我们的生活。
  当你的生活中已“不见炊烟”,你有何感想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炊烟,既是中国传统乡土社会的经典意象,也是能代表我们乡愁的典型代表。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炊烟是每个乡村的一道特有的风景。那鳞次栉比的粉墙黛瓦之间,缕缕炊烟起,暮色如笼纱,鸡进窝棚,黄犬归家,一切都是那么静谧安详。炊烟散发的烟火
  ……
  2023届上海奉贤区高三一模作文导写及范文点评
  作文题
  有人说,不能提供经验的经历是没有意义的,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写作指导
  这个“有人说”的作文题,文字寥寥,意蕴却颇为丰富。所说的主体内容是一个判断句,“是”的左右,前者以定语“不能提供经验的”来修饰限制中心词“经历”,后者是宾语“没有意义”,紧缩一下的话,是“有人”在判断某种“经历”的“有意义”与否。对这样态度决绝的说法,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从而对于写作者而言,基本的立场无非四个:(对观点的)认同、否定、部分认同(否定)以及延伸思考。
  不管持何种立场,务必首先要明确话事人的用意,揣摩他(他们)会在什么时空条件下对谁说这番话、想实现怎样的目标。一般可以用“追问”语言细节的来进行探究,比如“有人可能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谁的经历,由谁来提供(经历本身,还是有经历的人)经验,什么经验,什么样的经验,不尽如此的空间有哪些,提供经验了以后经历就有意义了吗”等。“有人”有可能是痛感“经历”的持有者缺乏提炼和反思精神,导致本可以形成“经验”的人生历程随时间流逝而灰飞烟灭,言语偏激意在警示世人。
  其次要在一定的立场上梳理关键要素之间的关系。可以用语言辨析来正本清源,开展对经历与经验、提供与提炼、“没有意义”与“存在意义”等等概念之相近相远的辩证思考。如从经历的固定性
  ……
  2023届皖南八校高三第二次大联考作文“文与质”导写及范文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作文。(60分)
  文与质,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对基础范畴,“文”指的是装饰、纹饰,“质”是内容、本质。在施展技艺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质胜文”会粗野,“文胜质”会华而不实,故而,既不能重质轻文,也不能重文轻质,而应该“文质相称”。
  但也有例外,在毛笔的制作中,笔杆会取用竹、牙、玉、瓷等不同材料,并加以雕琢、描绘、镶嵌的修饰,但毛笔操持自如、流畅书写的首要功能始终没有让步于费尽心机的巧饰。而紫砂茗壶的制作,则注重融会文人的品茗之道,在形制上缩小,线条上追求自然、雅致,如此砂壶,点缀在精舍几案上时,才更加符合品茗的意趣。
  请综合以上材料,结合社会生活,谈谈你对“文”“质”关系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本题和在引导考生理性思辨“文”与“质”之间的辩证关系。材料不仅对“文”“质”两个概念做了解释,对于二者的关系,先给出了一般情况的理解,即“文质相称”,随后分别借用毛笔制作和紫砂茗壶制作的理念,对“文”与“质”的关系做了更多元的阐述,启示学生不能→味否定一方.应该结合生活审美、文化认知、社会需求等条件展开分析。
  【参考立意】
  ①淡妆浓抹总相宜,文质彬彬显风雅
  ②以质厚重,因文致远
  ③守质实干兴邦,尚文创造精彩
  ④守质为基不改初心,巧文以简应时而美
  【作文素材】
  1.形式内容相辅相成。《论语》中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木棚 ,然后君子。”其意为“朴实多于文采,就未免粗野。文采多与朴实,又未免虚浮。文采和朴实,配合适当,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