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7730字。
阶梯训练
记叙文阅读
知识点、能力点归纳
记叙文阅读题是所有文体阅读题中使用最为广泛、题型最为丰富的,因为记叙文这种文体本身涵盖的面就比较广,不仅包含通常意义上的写事记人文章,还包括文学作品中像散文、小说这类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而且记叙文本身用得就很广泛。记叙文中的考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能分析记叙文的要素、线索、人称。
2.能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领会作者的思路。
3.能理解文章的段落、层次、详略。
4.能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能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分析描写方法和人物的性格特征。
6.能区分不同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分析其表达作用。
7.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欣赏文中优美、精彩的语句。
8.能初步欣赏文学作品,分析故事情节,感受作品中的形象。
复习这一部分时,可以采用从单项到综合的方式。所谓单项,就是对重点内容一个一个地、一步一步地进行单项训练,如概括文章、概括段意、理解段落层次、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义与句义、辨析表达方式、辨析描写方式等基本内容,都要进行反复的单项训练。在此基础上,进行整篇文章的综合阅读训练。
(一)【10】
小巷“历程”
天热得厉害,空气像团火,烤得柏油路软绵绵的。
我拐进一条小巷。
巷子不长,地下散扔着许多西瓜皮。这里背阴,还有一丝穿堂风。我放慢脚步,息一息浑身的燥热。
“哧溜——”前面不远,西瓜皮托着一高跟皮凉鞋,溜冰似的滑了出去。
跌倒的是一个穿银灰色旗袍裙的中年妇女,她飞快地从地上跳起来。我急忙收回目光,低头点香烟。我知道,她一定会涨红了脸,回头张望……
她又朝前走了,腿有点瘸,可能还忍着痛。
她放心了——没人嘲笑她。
我怀着为人做件好事的轻松感,目送那女的走出小巷,拐了弯。
人的修养和道德有时候会体现在一些极细微的地方……
我遐想。
突然,“哧溜——”这回轮到我了。谁让放松了对西瓜皮的警惕,我摔了个四脚朝天。也许没人看到……闪进我思维的第一念头竟然也是这。
可是,身后立即传来了清脆的笑声。
我扭头一看,三个姑娘,不知什么时候走进了小巷。她们正对着我指手画脚:
“嘻嘻、嗬嗬、哈哈……”。
其中一个穿连衣裙的笑得直不起腰来。我费力地爬起身,踝关节可能扭伤了,钻心地痛。
但我强忍着,在一片可恶的嗤笑声中一拐一拐地朝巷口去,心中不免愤愤然……
“哧溜——啪!”
机会来了,报复吧!伴着尖叫,一个窈窕的身躯滑倒了。而且正是刚才笑我笑得最放肆的那一位。
我想笑,想大笑,想对着她那撕破了的连衣裙笑个痛快。
可是我没能笑出声来。
她们向我投来羞赧(nan,羞愧)的一瞥。
我返身走回小巷,开始艰难地、一块一块地拾起西瓜皮。
*1. 文章里的人物有 ;其中主要人物是 。
**2. 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是 。
**3. 文章在描写人物时,运用了 、 、 等描写手法。
***4. 给文章分段,写段意。
***5. 解释标题“小巷‘历程’”中“历程”的含义。
(二)【15】
父亲的考题
儿子事业有成,但其对金钱的追求真到了别无所求的程度。一天,父亲给一向标榜自己心算能力很强的儿子出了一道题:“一辆载着457名旅客的列车驶进车站,这时先下来98人,又上来103人。”
儿子紧张的情绪松弛了下来。
“在下一站下去73人,又上来132人。”
▲儿子的嘴角挂了一丝微笑,开始把左腿压在了右腿上。
“再在下一站下去91人,上来67人。”
父亲拿着本子的手有些抖,念的速度也在加快。
“再下一站下去91人,上来65人;再一站下去114人,上来37人;再下一站下去52人,上来97人。”父亲念得飞快并努力使每个发音都清楚。
儿子有些心疼起老父,关切地问:“完了吗?”
“没有,你听仔细了!”父亲摇晃着那已经没有几根头发的脑袋接着说,“列车继续往前开。到了下一站,这是个小站,只下去10个人,又上来8个人;下一站也是个小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