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1960字。
河北省邯郸市2023届高三元月诊断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严肃这个观念在我们现代文学开始发展时被认为是很重要的。当时与新文学的创造方面对抗的是鸳鸯蝴蝶派、礼拜六派的小说。他们的态度,不论对文学还是对人生,都是消遣的。新文学是严肃的。在严肃与消遣的 对立中,新文学运动开始了,尤其是新文学的创作方面。
本来在传统的文学里,“文”的地位不是很高的。文章,小道也。在宋朝还有人说作文害道。作文对道学有害,这是一种极端的看法,文章至少是小道。文章里面的小说,更是小而又小了,在新文学运动开始时,对人生先有一个严肃的态度。对文学,也有一个新的文学观念,这观念包括文学不是专门只为消遣,茶余酒后的消遣;他们认为文学有重大的使命和意义,这是一层。再者,文学并非小道,有其独立的地位。从前是不承认的,就是诗与文在文学中的地位很高,但比起道来,仍然很低。五四运动开始时,反对文以载道。文以载道使文成为一种无足轻重的东西,道占据主要地位。道把文压下来,所以要反对。但当时新文学运动如何表现这两个观念呢?这还得和鸳鸯蝴蝶派对比着来看。
鸳鸯蝴蝶派的小说,写的多是恋爱故事,但不是当作一件严肃的事情,总带点把恋爱当游戏的态度。看小说的,也是茶余酒后,躺在床上看看。看到悲哀的时候,虽然也流几滴眼泪,但总不认真似的。他们的文学大部分是文言,就是用白话,也是从旧小说里抄来的,不免油腔滑调。新文学在文字方面的态度很认真,教你不能不认真地看。有的人看惯了旧的,看新的作品觉得太正经,不习惯。在内容方面,新文学注重攻击礼教,讽刺社会,挖掘中国社会的劣根性并表现出来,这些方面看出其认真的态度。
鸳鸯蝴蝶派的小说,倒合乎中国小说的传统,中国小说本来是注重“奇”的。如唐朝的“传奇”,明朝的短篇集“拍案惊奇”。“奇”就是不正经,小说就要“奇”。我们幼时,看小说还叫“看闲书”。小说自身就以不正经自居。明朝虽有《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喻世明言》,名称上似乎注重社会的作用。但这三种书被选出编成《今古奇观》,足见仍然也是以“奇”为主。鸳鸯蝴蝶派的小说就在于满足好奇的趣味,所以能收获许多读者。新文学却不要“奇”。“奇”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不大。新文学要正,要正视生活。反礼教,反封建,挖掘社会病根,正视社会国家人生,他们在写作上是写实的,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里面虽然运用了象征意 义,但用了写实笔法来写,这种严肃的态度持续不断。直到后来,社会比较安定些,知识阶级的生活也安定下来,于是严肃的态度改变了,产生了言志载道的问题。
新文学初期反对载道,这时候便有人提倡言志。所谓言志,其实是玩世不恭,追求趣味。趣味只是个人的好恶,这也是环境的反映,当时政治上还混乱,这种态度是躲避。他们喝酒,喝茶,谈窄而又窄的身边琐事。当时许多人如此,连我也在内,但这种情形存在的时间很短,从言志转到了幽默。为幽默而幽默,一面要说话,一面却要没有意义,这也是一种极端。生活的道路,越走越窄,一切都没有意义,变成耍贫嘴,说俏皮话,这明明白白回到了消遣。
民国十四年(1925年)五卅运动以后,反封建、反帝更是迫切。于是文学运动又回到严肃。现在更是严肃的时期。新文学开始时反对文以载道,但反对的是载封建的道。到现在快三十年了,看看大部分作品其实还是在载道,只是载的是新的道罢了。新文学运动三十年间虽有许多变迁,但文学大部分时间是工具,努力达成它的使命和责任,与社会的别的方面是联系着的。
一九四七年五月五日
(摘编自朱自清《文学的严肃性》)
材料二:
文学的严肃性,首先在于文学的真诚性。一位创作者在创作之初可能不会对严肃与不严肃做太多的考虑,或者根本就不必去考虑,但他对自己创作所持的态度真诚与否是清清楚楚的。同样,真正有鉴赏力的读者也能够体会和感觉到这一点。艺术作品是否真实地反映了特定时代下的人的生存状态、情感世界……是否具有自身内在的艺术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传统文学里,文被道压制,新文学认为文学有重大的使命和意义,因此要提高文的地位,此后,文的地位超过了道。
B.崇尚“奇”是中国小说的传统,这一特点从唐代的“传奇”,明代的“拍案惊奇”等小说都可看出,这类小说常大有市场。
C.新文学作品其实大部分还是载道的,只不过载的是新的道,这跟文学本身的属性以及当时中国社会现实的严峻性有关。
D.文学的严肃性既体现在文学的真诚性,也体现在艺术的严肃性;但凡虚情假意、粗制滥造的文学均非“严肃”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鸳鸯蝴蝶派的小说在文字表达上仍大部分沿用文言,即便用白话,也难摆脱旧小说的痕迹,显得油腔滑调,这是它不属于严肃文学的根本原因。
B.新文学主张反礼教,反封建,挖掘社会病根,正视社会国家人生,这是其严肃性的表现,反映在具体作品上是运用写实笔法进行创作。
C.社会、政治等环境的变化对作家文学创作态度会产生影响,诸如“载道”言志”“幽默”等不同价值取向,都反映了特定的社会环境。
D.文学作品是否属于严肃文学,不能简单地按照创作的形式或创作的人物来确定,也不能只依据官方的观点或一时流行的作品来判断。
3.下列言论摘自《延河(下半月)》(2021年第9期)刊发的“严肃文学还有没有现实需求”专题笔谈中部分作家的发言,其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判断一部作品是不是严肃文学,主要看它是不是传递了积极的价值观、健康的审美情趣以及是否给读者提供了足够的思考生活、认知世界的精神容量。”(俞胜)
B.“文学是严肃的,但传播方式可以是普及化的,建议传统期刊和出版社也能设立专业的市场推广部门,让好的作品能更多地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张炜炜)
C.“好的文艺作品,既能当作精神食粮,也能改变阅读者的命运,更能让野蛮者走向文明,这,也许就是严肃文学之所以存在且永不落幕的最重要的原因吧!”(扎西才让)
D.“严肃文学的发展过程中,文学内容的拓宽与文学形式的探索是相辅相成的,严肃文学宣示了文学形式的边界,而形式只是促成文学‘虚构性’的方式。”(陈陈相因)
4.材料一阐述“文学的严肃性”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4分)
5.在文学的娱乐功能放大的当下,严肃文学已经逐渐小众化、边缘化。我们应该怎么看待严肃文学的存在?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八月十日灯下所记
冯至
晚间八点半左右,隔壁有人走过来说,方才听到广播,说日本接受波茨坦协定提出的条件,决定投降了。消息有些突然,使人半信半疑。外边落着点点滴滴的雨,我撑开一把雨伞,走到巷口,想看看外边有没有什么动静。街上一切如恒,行人在雨中走来走去,有点迟缓,有的匆忙,并没有显出与往日不同的样子。我在巷口站了一些时,对这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