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3740字。

  2023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Ⅰ)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4页,全卷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须准确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
  3.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涂写要工整、清晰;
  4.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致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的贺信中强调,人类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璀璨的农耕文明,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责任。中国积极响应联合国倡议,坚持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不断推进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实践,进一步挖掘其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科技等方面的价值。
  农业文化遗产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定义,狭义农业文化遗产指的是,农村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下所形成的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而广义农业文化遗产则包括三个主要方面:一是物质形态的农业文化遗产,如一些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并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生产方式,以及一些乡村古建筑、传统特色民宿、传统特色饮食等;二是制度层面的农业文化遗产,如一些与农耕生产方式相伴生的制度设计和风俗习惯等;三是精神层面的农业文化遗产,指在农耕生产方式基础上所形成的特有的价值观和人文精神气质等。
  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粮食安全不仅包括数量安全,还包括质量安全,二者同等重要。确保质量安全,需要尊重农业的自然循环规律,挖掘并保护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多吸收传统农业的优秀成分,推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一些历经几千年形成的优秀农业生产系统,充分体现了人类保护环境的大智慧,为现代社会保护环境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范例。比如,具有千年历史传统的浙江青田的稻鱼共生农业模式、成型已有2000多年的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等,在发展生产的同时,也实现了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甘肃迭部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则通过发展农耕、林业、牧业三者有机循环生产方式,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是涵养文化自信的需要。农耕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鲜明标签,承载着中华文明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基因密码,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精神追求、价值取向和情感认同,是我们重要的软实力。积极挖掘、保护并传承弘扬好传统农耕文明,是提升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立足新时代,推动建设文明新形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我们持续推进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实践,进一步挖掘其各方面的传承利用价值。
  在农业产业发展上,应赋予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对传统农业优秀的因素要积极汲取。尤其是在相对欠发达地区及一些边远山区,人类在与自然的长期博弈中形成了一些独具特色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农业生产生活模式,这是这些地区珍贵的农业文化资源优势和传家宝。用好这些宝贵的农业文化资源,积极拓展农业功能,是促进当地发展的有效途径。
  在乡村建设上,要根据农业生产方式特点,建设农村生活方式,保留青山绿水,留住乡愁,守好这些瑰宝。在乡村治理方面,要注意积极挖掘农业文化遗产中的优秀合理因素,融入现代治理体系。尤其要注意挖掘古代农业社会中好的做法,推动乡村形成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的善治体系,推动乡村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借助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平台,世界各国应进一步加强农耕文化和农耕文明的交流互动。要“走出去”向世界讲好中华农耕文化和农耕文明故事;也要“引进来”,积极吸收世界各国传统农业中一些优秀的成分,为国家所用。
  (摘编自宋圭武《共同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推进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需要我们加强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发掘和保护、利用和传承。
  B.我国农业生产历史悠久,各类农业文化遗产丰富且具有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多方面的价值。
  C.广义的农业文化遗产包含的内容很丰富既包括物质形态的、精神层面的,也包括制度层面的。
  D.古老的农耕文化绵延至今,它承载着中华文明彰显着民族智慧和价值取向,是我国主要的软实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标题即观点,主体部分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结构展开论证,层层递进。
  B.文章介绍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是为了证明发展农业生产首先要考虑对生态环境进行有效保护。
  C.文章既分析了农业文化遗产在当下的作用,又指出了农业文化遗产存在的不足,体现了辩证思维。
  D.文章在论证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时,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和对比论证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有着重大意义,它有利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涵养文化自信和保护生态环境。
  B.在推进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既要注重发展农业产业,又要搞好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
  C.人们可以从传统农业中汲取优秀因素,如可以学习稻鱼共生的传统农耕方式,以稻促鱼、以鱼护稻。
  D.要加强各国之间农耕文化和农耕文明的交流互动,就要将“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后者比前者更重要。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近几年,很多高质量产地农产品热销全国,农民的收入也有了显著的提高。钱袋子越来越鼓,生活也过得越来越好。数据显示,在一部分畅销农产品产地,网购的成交额增速数倍高于所在城市整体的增速,成为消费增量的重要动力。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