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2750字。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之语句衔接题专项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露并不是从天空中降下来的,它的形成原因和过程与霜一样,但它①______。在0℃以上,空气因冷却而达到水汽饱和时的温度叫作"露点温度"。在温暖季节里,夜间地面物体在强烈辐射冷却的时候,与物体表面相接触的空气温度下降,在它降到"露点"以后就有多余的水汽析出。因为这时温度在0℃以上,这些多余的水汽就凝结成水滴并附着在地面物体上,这就是露。
  露和霜一样,大都出现于天气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同时,容易有露形成的物体,也往往是表面积相对大的、表面粗糙的、导热性不良的物体。有时,在上半夜形成了露,下半夜温度继续降低,②______,这叫作冻露。有人把它归入霜的一类,但是它的形成过程是与霜不同的。露一般在夜间形成,日出以后,温度升高,露就蒸发消失了。在农作物生长的季节里,常有露出现,③_____。在我国北方的夏季,蒸发很快,遇到缺雨干旱时,农作物的叶子有时白天被晒得卷缩发干,但是夜间有露,叶子就又恢复了原状。微风吹拂下,那些叶子重现生机,手舞足蹈,感恩露水的滋润。人们常把“雨露”并称,就是这个道理。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大量信息,这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周围世界,但有时也会给我们带来误导和烦恼。①,特别是网络上发布的信息常常会有讹误。《吕氏春秋•察传》有言:“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因此,有辨识信息的自觉与能力,能够分辨各种媒介信息的真伪,就成为当代人必须具备的媒介素养。
  传播过程中信息失真的具体情况比较复杂:有时,信息本身真实,但在传播过程中产生了损耗和扭曲;有时,真实的信息被传播者夸大、隐瞒、剪裁和篡改,以达到某种目的;有时,信息本身就是假的,以讹传讹……你碰到过这几种情况吗?
  要辨识媒介信息,②。例如,要了解公共政策、国内外大事,就应将电视、广播、党报党刊、政府官网作为首选的信息来源。
  除了辨识信息真伪 ③ 。有些信息本身是真实的,但导向不正或格调不高,对此类信息,要有明确的认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