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260字。
常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寓言中的“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常常用假设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B.寓言这种体裁往往篇幅短小,语言精练,故事中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C.伊索是古罗马寓言家,人们习惯于把古罗马寓言都归到他的名下,统称“伊索寓言”。
D.童话和寓言有很多相近的地方,如故事情节都是虚构的,常采用拟人化手法,都有劝诫、歌颂或讽刺的作用等,但两者也有区别。
2.下列关于名著和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项( )
A.唐朝宋临川王刘义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主要记载了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B.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之一,与其子曹植、曹冲并称“三曹”,三国中期魏政权的奠基人。
C.字是一个人行成人礼后,由父亲或长者取的与本名含义相关的别名,大多数人都有字,且古人常用自己的字命名其作品。古人的字,只限于有身份地位的人。
D.《西游记》中,孙悟空面对妖怪有时也会遇到麻烦,例如青牛怪有一个白森森的“金刚琢”,能把金箍棒一古脑儿套去,让孙悟空不得不另行设法。
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再塑生命的人》是美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海伦??凯勒,再塑她生命的人是安妮??莎莉文老师。
B.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战国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C.《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一部著作,宋人把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他的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华盖集》《热风》和散文诗集《野草》。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原名周树人。在发表我国第一篇白话小说《阿Q正传》时,他首次使用了“鲁迅”这一笔名。
B.泰戈尔是亚洲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印度诗人,所创作的歌曲《人民的意志》被定为印度国歌。
C.《世说新语》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作者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
D.孔子所著的《论语》一书,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
5.下面各项对本单元课文所涉及的文学常识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自清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清丽,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极富真情实感。他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B.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现代著名作家、戏剧家,其话剧《茶馆》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C.刘湛秋,1935年出生,安徽芜湖人,当代著名的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诗刊》前副主编,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会长。曾被誉为“抒情诗之王”。
D.在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则称为歌,现代一般把它们统称为诗歌。我们通常所说的古诗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
6.下列传统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指降职贬官,中国古代大多以“右”为尊。
B.古人称谓有谦称和敬称之别。“鄙人”“寒舍”“贵姓”属于谦辞,“惠顾”“赐教”“家父”属于敬辞。
C.中国文化中,有许多与“三”有关的称谓,如“岁寒三友”“三教九流”“无事不登三宝殿”等,其中“岁寒三友”指“松、竹、梅”。
D.古代年龄都有特定的别称,未满周岁的婴儿被称为“襁褓”。
7.下面文学文化常识或文体知识表述不准确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