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2630字。
赣州市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2023年1月
本试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顶:1.答卷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近代以前,长期的农业社会,产生和继承、发展了许多节日。现在只要打开古代《岁时广记》一类的文献看看,就会使你感到惊异了。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节日?是古人闲着无事干,或者他们物力精力过剩,所以要来弄弄这种“四时八节”吗?不是的。尽管过去有些节日,现在我们看来是无谓、可笑乃至可厌的,但在被创造乃至被继承的当时,有它的主客观原因和相应条件。在过去节日及其活动中,有些是有一定现实意义和作用的(如端午的洒雄黄酒、六月六的晒衣物及年终的掸尘等),有些却只是满足生活、心理的要求的(如新年的家人团聚、亲友来往以及追傩、钉桃符等)。后者往往带着幻想和迷信的色彩。这是由于当时人们对付实际事物的能力还很有限,认识事物的知识又比较低下。因此,为了满足需要,不能不借助于巫术及宗教信仰、仪式。这就必然要使这种文化带有消极的因素。它标志着人类和民族文化的原始的或近原始的阶段。
但是,人民文化具有一种自然调节、改进的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实际活动能力和心理智能也不断变化。他们对于传统文化中的不合理的、过时的部分,往往不自觉地或半自觉地加以改动,使之合理化并具有较高的社会意义。例如本来是一种禳灾法术的放纸鸢活动,逐渐成为一种大人或儿童的文娱活动。又如本来是江滨人民驱除瘟神等的宗教行事―一送瘟船,后来却被联系到楚国忠臣的沉江故事,使它具有历史的和伦理的意义。这种事实,不仅说明了民间文化的进步性,也增强了文化进化理论的可靠性。
民间节日,作为一种文化事象,有一个颇值得注意的特点,就是它的复合性。例如端午节,它既有划龙舟、吃粽子等活动,又有饮雄黄酒、插艾蒿、挂蒲剑、贴钟馗图、小孩带香囊和穿老虎腰肚,以及出嫁了的女儿回娘家、邻居互送节物等活动。至于那一年之首的春节,活动事项就更加繁多了。宋人陈元靓编纂的《岁时广记》,“元旦”这部分的资料,就占了三卷。18世纪中叶文人学者所写作的新年民俗诗集《武林新年杂咏》里,关于艺术、技艺一类事项的题目就有40多个。这些表明,民间的许多节日是包括社会的多种活动事项在内的。从社会文化的门类说,它包括经济、宗教、伦理、艺术、技艺等活动。它是许多文化活动的集合体,是民族文化的一种展览会。
我们现在处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许多社会礼制和观念都起着新的变化。我们的风俗、习尚(包括节日)也不能安于旧态。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已经采用了一些新节日,如青年节、劳动节、建军节、国庆节(还有些地方把重阳节改为老人节)。但同时有些传统
节日仍在普遍或局部沿用,如春节、清明、中秋节等。不过由于现实生活有较大的变动,作为上层建筑的文化,不能不作相应修改,如传统新年改为春节,并加入新的内容(慰问军烈属等);清明节主要作为纪念革命烈士的节日等。这样做,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这些有长远历史的古老节日,在新社会中就成了新文化的一部分。
(摘编自《钟敬文文集•民俗学卷》,有删改)
材料二:
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号召,河南卫视中国节日“奇妙游”系列节目应运而生。该节目坚持以文化立魂、以专业立命的创作信条,深深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试图通过对节日仪式的传播,唤醒民众对传统节日文化价值的认同。
中国是礼仪之邦,仪式表达着中国人对事物重要性、价值性的认同,没有仪式感的节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年的家人团聚、亲友来往以及追傩、钉桃符等活动带有幻想和迷信色彩,是毫无意义的,这体现当时人们应对事物能力的有限。
B.人们往往自觉地对传统文化中不合理的部分进行改动,使之合理化,这说明了民间文化的进步性,为文化进化理论提供现实支撑。
C.随着时代的变迁,作为上层建筑的节日文化也不能不作相应修改,可以增设一些新节日,也可以在传统节日中加入新的内容。
D.中国节日“奇妙游”系列节目在题材的选取上极具仪式感,没有仪式感的节日无法让人们对节日产生心理上的认同和依从。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以《岁时广记》和《武林新年杂咏》为例说明民间节日活动事项的繁多。
B.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传统节日的仪式活动,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C.传播古代节日仪式文化,是为了使现代的价值标准更符合古代文化传统的要求。
D.中国节日“奇妙游”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的佳作。
3.下列诗句中,没有涉及传统节日文化仪式的一项是(3分)
A.绿蚁新酷酒,红泥小火炉。 C.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B.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D.遥知 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
5.结合材料二,说说为什么我们今天仍应重视传统节日?请简要概括。(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无法完成的画像
刘建东
屋子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烧焦的味道。女孩被一个中年妇女领进来,中年妇女是女孩的舅妈。她粗声说:“我外甥女,小卿。”
时间停留在1944年的春末。这一年我十五岁,师傅杨宝丰大约四十岁,是城里唯一的炭精画画师,专门给人画像,给活着的人画,也为故去的人画,大约一天时间就能完成。师傅保持着一个传统,画遗像一定得到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