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890字。

  第六单元
  1.读懂课文,整体感知内容,理解课文内容。
  2.结合写作背景,理解作者感情。
  3.诵读课文,积累经典语句。
  4.诵读课文,学写故事。
  《<庄子>二则》        2课时
  《<礼记>二则》       2课时
  《马说》           1课时
  《唐诗三首》         3课时
  1.主题延伸
  本单元的中心内容是“情趣与理趣”,着重领略和要求掌握的学习方法是“朗读”,就是要求学生通过朗读课文,知道本单元内容都是名家名篇,这些课文有情趣,有理趣,都表现了古人的睿智哲思。通过朗读,要培养文言语感,注重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句式,欣赏文中精彩的语句,学习古人论事说理的技巧,学习古人的思维方式,体会古人的人生感悟,从中得到思想启迪和情感陶冶。
  2.授课技巧
  本单元4篇课文的安排,应各有侧重点。本单元的领头课文是《<庄子>二则》,庄子从不枯燥地说理,而是巧妙地运用幽默诙谐的寓言和生动形象的
  比喻来阐明道理,所以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来理解寓言的内容,然后理解寓意,掌握重点语句。
  《<礼记>二则》,第一则,是有关学习的论述,我们要汲取其精华,第二则是对大同社会的论述,也是我们的最高的政治理想。首先要让学生朗读课文,理解内容,掌握寓意,然后在诵读的基础上掌握一些词语的古今义。
  《马说》这篇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通篇写马,实则写人。以千里马不遇伯乐喻贤才难遇明主,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唐诗三首》是唐诗的精华,我们首先要背诵这两首诗,在背诵的基础上去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石壕吏》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体会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感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生活的贫困和诗人关心民生疾苦、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卖炭翁》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理解卖炭老人的艰辛和不易,理解宫市对百姓的巧取豪夺,感受到百姓生活的疾苦和无奈。
  作为本单元重点的学习方法“朗读”,基本因循“朗读——诵读——感悟——积累方法”的教学步骤。根据每篇课文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法。
  21 《庄子》二则
  教学目标 1.了解庄子及思想。
  2.理解本文借助丰富的想象和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
  3.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4.整体感知文言文,并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重点 1.理解本文借助丰富的想象和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
  2.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别,理解庄子的志趣。
  教学难点 1.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  
  2.引导同学鉴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一(文本导入):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突然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庄周与蝴蝶必定有区别,这就是所说的化为物(指时而化为庄周,时而化为蝴蝶)。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欣赏庄子的一篇奇文——《北冥有鱼》。
  导入二(情境导入):“诗仙”李白《上李邕》诗曰:“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使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诗人在自由的心态中获得了满足,明显地烙上了战国时期一派名家庄子的印迹。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欣赏庄子的一篇奇文——《北冥有鱼》。(多媒体出示教学目标并板书课题)
  1.作者简介
  庄子名周,战国宋人。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人并称“老庄”。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静无为”。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