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120字。
22 《礼记》二则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和“教学相长”的道理,体会本文行文简洁、类比贴切、说理深刻的写作特色。
3.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教学重点 1.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和“教学相长”的道理,体会本文行文简洁、类比贴切、说理深刻的写作特色。
2.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1.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和“教学相长”的道理,体会本文行文简洁、类比贴切、说理深刻的写作特色。
2.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一(问题导入):同学们,听说过“教学相长”这个成语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虽有嘉肴》这课,看看这课向我们论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导入二(情境导入):同学们,学习本身是一种实践活动,当然必须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而不能掺杂使假或者骄傲浮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虽有嘉肴》这课,看看文章是怎样论述“教学相长”的。(多媒体出示教学目标并板书课题)
1.作者简介
戴圣,字次君,西汉经学家,梁国睢阳(今河南商丘睢阳区)人。生卒年不详,世称小戴,与叔父戴德同学《礼》于后苍,宣帝时以博士参与石渠阁论议,任九江太守。今本《礼记》,即《小戴礼记》传为圣编。《汉书》成书于汉建初七年(公元80年)。
2.交流背景
本文节选自《礼记正义》,又名《小戴礼记》。《虽有嘉肴》是《礼记》中的一篇,本文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以及工作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
3.知识链接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经》《易经》《尚书》《礼记》《春秋》
4.积累字词
(1)注音
嘉肴(jiá yáo) 自强(qiǎng)
兑命(yuè) 学学半(xiào)
(2)解释词语(出自本文的成语)
教学相长: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5.积累文言现象
(1)解释词语
①虽有嘉肴:即使
②弗食:不
③不知其旨也:味美
④不知其善也:好
⑤然后能自强也:自我勉励
⑥虽有至道:最好的道理
⑦教学相长:互相推动、互相促进
⑧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因此
⑨教然后知困:困惑
⑩然后能自反:自我反思
学学半:同“敩”,教导
其此之谓乎:大概
(2)古今异义
①虽有嘉肴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②弗食,不知其旨也
古义:味美
今义:主旨
③教然后知困
古义:困惑
今义:困难
④学学半
古义:同“敩”,教导
今义:学习
(3)通假字
学学半:学同“敩”,教导。
(4)特殊句式
①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宾语前置)
②教学相长也。(判断句)
(5)重点句子的翻译
①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译文:即使做好了一桌美味的菜肴,如果不亲自品尝,就永远不会知道滋味如何;即使有再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就永远不知道它的好处。
②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文:因此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