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2920字。

  2023年邵阳市高一联考试题卷
  语文
  (本试卷共四道大题,23道小题,满分150分,时量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乡愁,是中国诗歌的一个历久常新的普遍主题。余光中多年来写了许多以乡愁为主题的诗篇,《乡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一首。《乡愁》的美令人瞩目,特别是音乐美。《乡愁》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上,其中“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头”的四次重复,四节中同一位置上“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等叠词的运用,使得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而“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等数量词的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功力,也增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乡愁》,犹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的恋歌。
  余光中等诗人的贡献还在于,他们找回了汉字与汉语的时间性之间的联系,并探索了通过文字排列实现诗歌音乐性的种种结构的道路,这是古典诗歌没有摸索出来的。在这个意义上,他们真正为新诗的音乐性,甚至为汉语的音乐性开辟了新的道路。
  (摘编自《新诗鉴赏词典》)
  材料二:
  诗歌的音乐性一向是业界争论的热点问题。
  关于诗歌的音乐性,文学评论家谢冕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提出,包括新诗在内的所有诗歌都必须包含音乐性。诗歌要有音乐性,没有了音乐性,就与其他的文体没有区别了。而中国新诗缺少的恰恰是音乐性。现在的很多诗人不懂旧体诗,甚至认为旧体诗好写,这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诗歌内在的一些规律,不知道怎么用词,不知道声韵上怎么表达才动听。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余光中等人探索了新诗音乐性,为新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在这个意义上,他们真正为新诗的音乐性,甚至为汉语的音乐性开辟了新的道路。
  B.李山认为新诗创作没有必要讲究格律,西川则认为讲究格律会使诗人完全失去创造力。
  C.于坚认为人们虽对新诗存在误解、忽略,但新诗的价值仍不可低估。
  D.材料三认为,对诗人进行评价不应该抹去时代背景,否则容易做出不恰当的评价。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余光中的《乡愁》借助一系列叠词,使得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而一些数量词的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功力,也增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
  B.材料一以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为例,借此阐述余光中等诗人对中国新诗的贡献。
  C.材料二中谢冕与王久辛都认为,新诗应具有音乐性,而且诗人必须要提高自身素养。
  D.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业界对新诗音乐性的认识不同,争论可能还要持续下去。
  3.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古典诗歌与新诗属于两种不同的“制式”的诗歌,不能用同一种标准去衡量。
  B.与西方现代诗歌相比,中国新诗发展时间短,虽有学习借鉴,依然不够成熟。
  C.新诗经过不断地探索、实践、创新,挖掘自身的元素,逐渐走向了自洽的生长。
  D.中国古典诗歌千百年的熏陶与培育,因此使现代新诗具有了与母体同质性的一面。
  4.对于“我们该如何看待新诗”这一问题,材料三是从哪几个角度分析的?请结合材料三简要概括。(4分)
  5.如何评价百年新诗?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
  猪嗷嗷叫(节选)
  傣•李司平
  (被丈夫李发顺殴打后,玉旺离家出走)
  玉旺走丢的第十天。玉旺走丢后的搜寻工作在搜寻十二天无果后宣告结束,玉旺成为失踪人口。李发康是躺在病床上被当做问题干部处理的:扶贫的母猪丢了,是工作的错误;处理基层问题的时候用不当的手段造成严重的后果,这是严重的工作错误。数错加在一起,他成为特别严重的、可以作为其他干部引以为戒的反面典型。革去公职——当李发康听到县上给自己的处理意见的时候,李发康瞬间释然:“唉!”长舒一气:“就这样吧!”期间,发顺率领的老岩和二黑三人无赖队伍从乡上到县上再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