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3440字。
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10分)
1.指出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不忍杀之,以赐公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B.舍瑟而作 毕礼而归之
C.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族庖月更刀,折也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B.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C.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 D.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
3.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属于同一文言句式的一项是( )(2分)
A.技经肯綮之未尝 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C.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D.然今卒困于此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 (2分)
A.风乎舞雩 B.辇来于秦
C.直夜溃围南出 D.良疱岁更刀
5.下列对文化常识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五岳”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黄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如李白形容天姥山“势拔五岳掩赤城”。
B.文惠君指梁惠王,“惠”是其谥号。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他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
C.山东,指崤山以东,最早始于战国时期,当时秦人称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区为“山东”。“期山东为三处”的山东则表意为“山的东面”。
D.赋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杜牧的《阿房宫赋》就是文赋的典型代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材料一:
珊瑚礁长得像树林,硬的像石头,外貌千姿百态,可珊瑚虫却是真真正正的动物,和另一海洋生物水母是同门兄弟。它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海洋生物之一,存在历史近五亿年。珊瑚虫主要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单个珊瑚虫身长几毫米,长有不少触手,主要用于共生藻类的光合作用和捕食细小浮游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