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890字。

  新疆阿勒泰地区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
  期末大联考高一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人们常以“人治”和“法治”相对称,认为西洋是法治的社会,我们是人治的社会。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性质。乡土社会不是人治的社会,可以说是个“无法”的社会,但“无法”并不影响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
  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的社会。礼也可以杀人,可以很“野蛮”。譬如我们在旧小说里常读到杀人来祭旗,那是军礼。礼的内容从现代看去,可能是很残酷的。但残酷与否并非合礼与否的问题。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来说,与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权力来推行的,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不论哪一个社会,绝不会没有传统。衣食住行种种最基本的事务,我们并不要事事费心,那是因为我们托祖宗之福,有着可以遵守的成法。在乡土社会中,传统的重要性比现代社会更甚。那是因为在乡土社会里传统的效力更大。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不但人口流动很小,而且人们所取给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在这种代代如是的环境里,个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而且同样可以信任其祖其父的经验。不必知之,只要照办,生活就能得到保障的办法,自然会随之发生一套价值。依照着做就有福,不依照就会出毛病。于是人们对于传统有了敬畏之感了,礼并不是靠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孔子很重视服礼的主动性。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加之于个人的。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礼治在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其实自动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只是主动地服于成规罢了。
  法治和礼治发生在两种不同的社会情态中。这里所谓礼治也许就是普通所谓人治,但礼治和由个人好恶的统治相差很远,因为礼是传统,是整个社会历史在维持这种秩序。礼治社会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这是乡土社会的特色。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人们常认为我们是“人治”的社会,这种观点并不符合实际,因为我们是礼治社会。
  B.礼治社会的秩序不是人们行为受拘束而自动形成的,而是通过传统的约束被动形成的。
  C.礼是乡土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有的可能是残酷的,但只要合于礼的就是对的。
  D.相比较而言,礼治社会比法治社会更为优越,因为礼治社会是靠礼来维持秩序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文章引用“颜渊问仁”的事例,是为了说明礼不是靠外在权力来推行,而是人的主动服从。
  B.本文要论证的中心是礼治和法治的不同,为了论证这一中心,文章多处运用对比论证法。
  C.第一段先由普遍的看法引出本文的观点;最后一段总结上文,再次强调了礼治的特征。
  D.第二段举了旧小说里杀人祭旗的事例,最终是为了证明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礼治靠传统来维持社会秩序,所以即便“无法”也并不意味着无序。
  B.生活在乡土社会中的人们,只要按照传统去做,生活就有可能过得安稳;反之就可能受挫。
  C.如果人们在教养中养成了对礼的敬畏感,就不会出现不好、不对、不合、不成的现象。
  D.礼因为缺乏变化,只能在乡土社会发挥作用,而在变迁很快的现代社会,其效力无从发挥。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我们生活在不同语言、文化、种族、宗教和不同社会制度所组成的世界里,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语言是促进人类发展、对话、和解、包容与和平的重要前提之一。
  人们需要通过语言与他人沟通,并且通过语言将知识、观念、信仰和传统代代相传,这对于人类的生存、自尊、幸福、发展以及和平共处必不可少。我们认识到,在代代相传的历程中,儿童时期的语言学习效果最佳。
  同时,语言还是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是记录并传承一个族群、一个地区乃至世界独特文化的主要载体,它有助于人们通过共享的行为模式、互动方式、认知结构和理解方式来交流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语言记录了人类千百年来积累的传统知识和实践经验。这一知识宝库促进人类发展,见证了人类改造自然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摘编自《岳麓宣言》)
  材料二 《岳麓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个以“保护语言多样性”为主题的宣言,是重要的永久性文件,也是联合国“2019国际本土语言年”的重要基础性文件。《宣言》向全世界发出倡议,号召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