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2810字。

  2022-2023-1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说明: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唐宋时期是中国正统诗文发展的高峰,从唐至今,诗文选本有一两千种。现存的一两千种唐宋诗文选本,可分为唐诗选本、唐文选本、唐诗文选本、宋诗选本、宋文选本、宋诗文选本、唐宋诗选本、唐宋文选本八类。这八类选本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但当代的整理研究工作却相对滞后。
  从学术价值来说,一是保存文献之功。以唐人选唐诗为例,不少中小诗人的作品因选本才得以留存至今。如刘眘虚诗,《全唐诗》存13首;陶翰诗,《全唐诗》存17首;元结《箧中集》收沈千运等7位诗人诗24首。有些家族性、地域性的选本,辑佚的材料更为丰富。这些选本中还有大量异文,可供参考,如《河岳英灵集》中的李白诗,就有不少异文,有的对研究李白诗歌有重要意义。二是批评史价值。选本对具体作品的选择具有鲜明的倾向性,著名的选本有引导性——引导一个时代或一段时间文学发展的走向,如清人王士祯选《唐贤三昧集》,倡导“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于是清空淡远的诗歌流行一时;沈德潜选《唐诗别裁集》,首重“鲸鱼碧海”“巨刃摩天”之风,兼及王士祯之说,于是平和厚重之风流行。通常选本都有一篇或数篇序言,有的还有跋文,唐宋选本也不例外,这些序跋文或为选者自撰,或为师友所撰,作者常常在文中发表议论,许多重要的学术观点即产生于此。如殷璠《<河岳英灵集>序》主张“声律风骨”兼备,姚铉《<唐文粹>序》认为“止以古雅为命,不以雕篆为工”,等等,无不对当时文坛产生重要影响。唐宋诗文选本中有大量评点材料,如《河岳英灵集》评李白“白性嗜酒,志不拘检”,评高适“适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故朝野通赏其文”……均被后世奉为圭臬。又如南宋吕祖谦的《古文关键》,被称为我国“现存评点第一书”,开古文评点之先河。明清两朝,诗文评点蔚成风气,唐宋诗文无疑是评点家关注的主要对象。
  从文化价值来看,选本作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当下的境遇还不尽如人意。要改变这一现状,应从两方面入手:
  学术层面上,应加大对古代优秀选本整理的力度。现在唐人选唐诗已有较完善的整理本,但宋代至清代的选本,有许多还沉埋在图书馆或博物馆中。普及层面上,与广大受众对唐宋诗文的喜爱形成强烈对比的是,目前流行的选本尤其新选新注本数量太少,影响不大。如唐诗选本,最流行的是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编的《唐诗选》,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但毕竟是40年前的作品,且选诗数量明显偏少。2013年出版的《唐诗选注评鉴》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唐诗选本,该书集选、注、评、鉴为一体,学术性很强,通俗性稍有不足。钱锺书先生的《宋诗选注》久负盛名,但选诗与注释过分展现了学者的学术个性,选诗数量更少。除此之外,还有一两种宋诗选本行世,但影响面有限。建议将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唐诗选》《宋诗选注》《唐文选》《宋文选》及著名诗人个人选本列入大中学生的参考书目,并推出导读系列丛书。
  (摘编自丁放《唐宋诗文“选本”的现代价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尽管现存的唐宋诗文选本价值很高,但当代的整理研究工作相对滞后,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B. 一些家族性、地域性选本中,辑佚的材料更丰富,其中不少异文对研究古代诗歌有重要意义。
  C. 南宋吕祖谦的《古文关键》开古文评点之先河,引导了明清两代文学发展的走向。
  D. 《唐诗选注评鉴》《宋诗选注》等选本体现了选者极高的学术水平,但通俗性稍有不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章从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两方面阐述唐宋诗文选本的价值,并就两方面的关系进行了论证。
  B. 文章第二段以大量资料为论据,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也增添了文章的学术色彩。
  C. 文章论证唐宋诗文选本的文化价值时,从不同角度展开,层次分明,条分缕析,结构严谨。
  D. 文章在论证唐宋诗文选本价值的基础上,指出了在普及层面上推出新选本的必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唐宋诗文选本极大地推动了唐宋时期的文学创作和发展,对文学鉴赏和批评有着重要意义。
  B. 唐宋诗文选本的序、跋文中的学术观点对作家风格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影响着当时的文坛。
  C. 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唐宋诗文,这与唐宋诗文新选本的日益增多和普及有很大关系。
  D. 我们通过整理唐宋诗文存世选本,不仅可从中获取学术资料,还可以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题。
  “大地啊!母亲”不是诗人创造的①
  茹志鹃
  老寿走进屋子,又走出来,走出来又走进去,他睡不着啊!走到第八次的时候,星星已经淡下去了,鸡叫了第一遍。
  老寿伫立在屋前的枣树下,听着那炒豆似的机枪,大炮也轰轰地连成了串;天上的照明弹,一挂就是一大溜。千里淮海平原,汇集了百万大军②,把敌人搓成一球一球地围了起来。捷报,捷报,又一个捷报。这样的大战,真是百世难遇啊!远道来的粮车,像一道道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