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9200字。

  天津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考试说明: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祝同学考试顺利!
  第Ⅰ卷(共24分)
  一、(16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你好啊,欢乐的精灵!你似乎从不是飞禽,从天堂或天堂的邻近,以酣(hān)畅淋漓的乐音,不事雕琢的艺术,倾吐你的衷心。
  B.袁隆平用稻菽(shū)千重解决饥瑾难题,张秉贵以和霭可亲服务人民大众,钟扬用绝域跋涉探界生命极限:他们身上闪耀着时代光辉!
  C.史铁生笔下的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一溜荫凉,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胡须,树干上留着一个蝉蜕(duì)。
  D.鲁迅说尼采自诩(yǔ)太阳,但他究竟不是太阳,中国也不是,不能慷人民大众之慨,让子孙后代磕头贺喜,乞讨残羹冷炙!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2~3题。
  一盏孤灯一刻刀,一柄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        )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__________。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          )又远不限于此。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         )、尽心竭力的付出!从赞叹工匠精神继而推崇工匠,见证着浮躁风气、短视心态对社会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李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有删改)
  2.依次填入文段括号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方寸 内含 废寝忘食
  B.咫尺 内含 宵衣旰食
  C.方寸 内涵 废寝忘食
  D.咫尺 内涵 宵衣旰食
  3.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一方面赋予器物以生命,一方面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
  B.一方面赋予器物以生命,一方面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
  C.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
  D.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
  4.对文段中划线句子修改正确的一句是(    )
  A.从赞叹工匠精神继而推崇工匠,见证着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
  B.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着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
  C.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着浮躁风气、短视心态对社会的自我疗治,对超凡品质、美好器物的主动探寻。
  D.从赞叹工匠精神继而推崇工匠,见证着浮躁风气、短视心态对社会的自我疗治,对超凡品质、美好器物的主动探寻。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壬戌之秋”“乾隆三十九年”等都是古代通用的“纪年法”,前者是干支纪年,是用“天干”和“地支”——相配来纪年的方法。
  B.“笠是兜鍪蓑是甲”,出自北宋诗人杨万里的《插秧歌》,“兜鍪”,古代打仗时战士所戴的头盔。辛弃疾有词句“年少万兜鍪”。
  C.曹操在《短歌行》中,借用“周公吐哺”的典故,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所谓“一饭三吐哺”。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6.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烛:照亮
  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下:顺流而下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游泳
  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羞:感到羞耻
  7.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尝终日而思矣 而:连词,表修饰
  B.月出于东山之上 于:介词,从
  C.其阴,济水东流 其:代词,它的
  D.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焉:语气词,不译
  8.下列句式属于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    )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