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2010字。

  2023年珠海市大湾区联考“文化共鸣”作文评析、佳作、下水赏析
  整理 FCS2002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22年10月12日,位于地球之上420公里高空的国际空间站以每小时28000公里的速度飞越北京上空。在国际空间站上执行任务的意大利女航天员萨曼莎引用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名句“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来表达自己飞扬心绪,此举引发热议。
  从王羲之到萨曼莎,从会稽山阴兰亭到国际空间站,时间和空间有异,但“共鸣”无处不在,这正体现了文化穿越时空的价值。
  这份跨越时空的“共鸣”给你带来怎样的启发?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评析】
  材料分析
  这道作文题,如果放在学习课文《兰亭集序》的课程之后,作为课堂学习后的拓展与延伸,是非常符合新教材的“读写融合”的学习理念的。《兰亭集序》这篇集中国书法、哲学思想、审美观念于一体的经典文本,有了其经典当代化、世界化的证明。这道作文题目的材料的张力就在这里,需要考生思考:是什么力量吸引意大利女航天员萨曼莎在国际空间站不由自主地引用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这段千古名言?这份引用,如此契合此情此境,可谓发乎真情,入情入理。
  正如材料中所提示的“从王羲之到萨曼莎,从会稽山阴兰亭到国际空间站,时间和空间有异,但‘共鸣’无处不在,这正体现了文化穿越时空的价值”。对于考生而言,需要思考与分析的,恰恰是这句话背后的必然性原因。这原因,首先是《兰亭集序》本身所具有的力量。这种文化理解的力量,可以超越时空、国界,这种文化力的吸引,不是硬输出,而是其本身的磁力使然。从这个角度看,这则材料的确可以为考生提供一个新角度,一个新视野,获得一种新认知,让语文学习走向深度理解。
  题目分析
  这道题目的写作引导语是这样定位的:“这份跨越时空的‘共鸣’给你带来怎样的启发?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题目比较接近于“启示类”作文,这里的“启发”,是一个文化经典在当代世界、宇宙太空的传承结果,这样的结果,让人具体地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活力。
  那么,从这份文化活力的事实中,我们能获得什么样的启发呢?如果从文化自信的角度看,中国文化有着如此的生命力,那么,理解与传承中国文化,我们当代青年自然责无旁贷。此时,材料中的萨曼莎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