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7690字。

  高三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家庭、家教、家风三者之间,家庭居于基础地位,家教和家风都要在家庭之中涵养。在家庭建设方面,中国古代具有注重婚姻、注重夫妇,注重教子的优良传统。而在婚姻之中,古人尤以夫妇为重。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只有夫妻和顺,才有家庭幸福和社会安康。子嗣是家庭的希望,代表着家庭的未来。古人还尤其重视教子,《格言联璧•齐家类》云,“至乐无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把教子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今天我们也非常重视教子,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重心是德行教育和规矩教育,是人之为人的教育,是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教育。
  在家庭之中,家教与家风又是什么关系呢?简而言之,家教是一个家庭的教化,它可以体现为家训,族规,也可以体现为父母的言传身教。家风则是一个家庭有别于其他家庭的风尚气质,是一个家庭中,所有成员共有的精气神。中国古代的家教、家风建设,具有几个突出的特点。
  第一,父训母教,言传身教。在古代,父亲读书有文化,作用更多体现在规矩的制订上;而母亲一生围着家庭转,她的作用则更多地体现在规矩的实践与维护上。父训母教的配合,其实也就是言传身教的配合,它让家教不仅具有高度,更具有温度。今天,中国的家庭模式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父亲有文化,母亲也有文化;父亲有工作,母亲也有工作。正因为如此,相互协作、言传身教才显得格外重要。现在很多人都在批判丧偶式育儿,为什么这种育儿方式如此招人反感呢?就是因为父母之间的协作和配合不够。
  第二,德育优先,底线思维。德行不是一句空谈,而是体现在家庭生活、邻里关系的方方面面。《朱子家训》云:“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这其实表现的就是古代仁爱的美德。另外,中国所有的家训、家教都不是顶点设计,而是底线教育。不求贵而求不贱,不求富而求不饥,不求立而求不倾,不求达而求不败,这样的底线思维,是中国古代家教最重要的智慧之一。近几年我们看到很多官员落马,他们忏悔的时候,往往会谈到丧失理想信念,突破人生底线,这才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过。这就从反口彰显了德育优先和底线思维的重要性。
  第三,化家为国,家国一体。古代讲家国同构,家庭道德可以外化为社会道德、政治道德,家庭秩序也可以外化为社会秩序、政治秩序。正因为如此,“求忠臣必干老子之门”才会成为古人为政的基本认识。中国古代的家训、家教虽然立足丁家庭,但绝不局限于家庭,而是有着鲜明的国家意识。《朱子家训》云:“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古代讲究学而优则仕,但是做官不是为了谋私利,而是要心存君国,志在圣贤。这是中国古代家教的特点,它不仅考虑着家庭,也考虑着国家,这让中国的家教、家风能够横跨公私两个领域,同时与家道、国运密切相关。古往今来,无数人舍小家,为大家,用现出了许多感人的事迹。
  (摘编自光明网)
  材料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一个“健全”,一个“加强”,再次彰显了家校社协同育人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体现了家庭教育这件“家事”不是一件小事,不仅是家庭的私事,而且定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事、要事和全局事。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强家庭教育的重要论述,必须正视当下我国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误区。如部分家长缺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古以来我国就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好的家教尤其要重视孩子的德行教育和规矩教育。
  B. 在家庭、家教、家风中、基础,家风是家庭的精气神,家教就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
  C. 现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职责发生了变化,现在父母的共同教育不如传统的父训母教的效果好。
  D. 部分家长把孩子看成“利人财产”,导致孩子不能健康发展,所以家长缺乏对教育规律的认识。
  2. 根据材料内容,下更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家庭、家教和家风的关系,相较而言材料一对此的论述更详细。
  B. 中国古代的家庭教育只希望孩子能坚守底线,并不奢求把孩子培养成国家的栋梁之材。
  C. 党的二十大报告关注家庭教育,表明家庭教育很重要,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不是小事。
  D. 家庭、学校、社会在教育孩子方面各有其责,应相互配合,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
  3. 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论据直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曾子的妻子为哄孩子欺骗他说要杀猪给他吃,曾子听后真的把猪杀了。
  B. 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孟子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决定把家迁到学校附近。
  C. 岳飞的母亲在岳飞的身上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字,激励他忠君爱国。
  D. 司马光写了一篇《训俭示康》,告诉他的儿子要做一个节俭的人。
  4. 两则材料都谈论了“家庭教育”,但材料内容侧重点不同。请简要分析。
  5. 因父亲长年在外打工而母亲管教不了,作为高中生的李明逐渐养成了旷课、沉迷网游甚至偷窃的恶习。请结合两则材料,给李明的父母提几条建议。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家教就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以偏概全,原文是“家教是一个家庭的教化,它可以体现为家训、族规,也可以体现为父母的言传身教”。
  C.“现在父母的共同教育不如传统的父训母教的效果好”分析不当,原文没有进行这样的比较,也不符合事实。
  D.“导致孩子不能健康发展,所以家长缺乏对教育规律的认识”错误。因果颠倒,“家长缺乏对教育规律的认识”是原因,不是结果。
  故选A。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夜风
  萧红
  老祖母几夜没有安睡,现在又是抖着她的小棉袄了!外面风声又起了:刷——刷——
  祖母变得那样可怜,小棉袄在手里总那样拿着。窗纸也响了!是远村的狗吠,祖母灭了烛,睡了。她的小棉袄又放在被边,祖母几夜都是这样睡的。
  披着衣裳的五婶娘从里间走出来,用微而颤的声音说:“妈妈,远处许是来了马队,听,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