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3850字。

  默写题
  1.  根据语境及提示,填写古诗文名句。
  ????古人在诗文创作中,常常在结尾处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人生态度。如杜甫的《望岳》“(1)______,(2)______”两句表达登顶的决心和豪迈的气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______,(4)______”借明月表达对友人的关心;范仲淹《岳阳楼记》“(5)______,(6)______”两句表达自己的人生政治理想;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7)______,(8)______”两句表达自己的孤独心境和高洁志趣。
  2.  根据语境及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
  ????古代诗文万卷,字里行间多有“家国”二字。多一些“家国情怀”,就会多一些崇高和大气。“家国情怀”是杜甫推己及人的大爱情怀:(1)“______,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龚自珍以“落花”自喻,心系国家的“孺子牛”精神:(2)“______,______”(《己亥杂诗》<其五>);是文天祥被元兵俘虏,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3)“______?______”《过零丁洋》;是“鉴湖女侠”秋瑾在乱世时的济世情怀:(4)“______,______”《满江红??小住京华》);是花木兰奔赴战场、跨越关山的“男儿”壮心:(5)“______,______”(《木兰诗》);是李贺笔下戍边将士忘身报国的慷慨赴死:(6)“______,______”(《雁门太守行》);是范仲淹心怀天下,情系苍生的政治抱负:(7)“______,______”(《岳阳楼记》)。
  3.  根据提示,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内容。
  (1) 国家“双减”政策全面实施以来,我市中小学校体育与艺术活动精彩纷呈,有如“ ______ , ______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 “ ______ , ______ 。”从二十四节气开始,到迎客松,再到折柳送别……在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上,中国文化元素大放异彩。(杜甫《月夜忆舍弟》)
  (3)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航天员刘洋引用的诗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与“ ______ ”异曲同工。(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4) 学习是很愉快的事,正如《论语》所说“ ______ , ______ ”。要做“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时代新人,必须加强学习。(《论语??十二章》)
  4.  根据提示填写古诗文名句,完成问题。
  (1) 晴川历历汉阳树, ______ 。(崔颢《黄鹤楼》)
  (2) ______ ,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 人生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坎坷,但要时刻保持“ ______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______ , ______ ”两句以春景写冬景,发挥联想,运用比喻,写出了边塞特有的奇异壮丽风光。
  (5)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中央积极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已取得了显著成效,很多地方出现了王湾在《次北固山下》诗中所描绘的那一幅景象:“客路青山外, ______ 。”
  (6) 新时代的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应当志存高远,有“ ______ , ______ ”(杜甫《望岳》)的理想抱负。
  (7) 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日出而林霏开, ______ ”两句分写山中朝暮之景,形成对偶,各尽其妙而又互为照应。
  (8) 付出才有收获,劳动创造幸福,正所谓:“春种一粒粟, ______ 。”(李绅《悯农》)
  5.  古诗文填空。
  (1) 夜阑卧听风吹雨, ______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2) 斯是陋室, 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
  (3) ______ ,古来共谈。(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4) ______ ,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5) 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千古名句“ ______ ? ______ ”是诗人宁死不屈的壮烈誓词,是诗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
  (6) 江南早春,野花初放、芳草新生,我们可以用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诗句“ ______ , ______ ”来描写这番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
  6.  古今诗文名句默写。
  (1)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______ 。(贺敬之(回延安》)
  (2) 春天像小姑娘, ______ ,笑着走着。(朱自清《春》)
  (3) 几处早莺争暖树, 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 ______ ,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5) 崔颢登临黄鹤楼,追寻黄鹤踪影,杳然无得,极目远眺,长江对岸“ ______ , ______ ”的绚丽之景映入眼帘。(崔颢《黄鹤楼》)
  (6)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苏轼化《月赋》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为“ ______ , ______ ”表达对兄弟子由的思念。(苏轼《水调歌头》)
  (7) 人生道路上,我们应该有李白临川时“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坚定执着,有杜甫望岳时“ ______ , ______ ”的豪情壮志,有郑燮泼墨时“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顽强自信。(杜甫(望岳))
  (8) “ ______ , ______ ”,所谓“和”既被视为诞育万物的本原,也被看作修德养性的关键,还被认为是社会交往的准绳,更被尊奉为国家共处的原则。(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7.  联系学过的古诗文,将下面文段补充完整。
  ????鸿雁传书,尺牍有情。诸葛亮以书诫子:“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韩愈赋诗六侄:“云横秦岭家何在?______”。吴均以书述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