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2023届高考语文作文模拟写作
2023届高考语文作文模拟写作-“团队”和“个人”.docx
2023届高考语文作文模拟写作-“能言”和“讷言”.docx
2023届高考语文作文模拟写作-启智社、民生会.docx

  “能言”和“讷言”-2023高三语文下 作文讲评一
  2023.2.3
  【原题】
  《战国策》中有言:“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意思是一个人辩论的力量比九鼎还重,凭借三寸之舌能够胜过百万雄兵。这里赞美了能言善辩的好处。《论语》中有言:“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焉用佞!”意思是伶牙俐齿地与别人争辩会惹人厌恶,一个人为何要能言善辩呢?孔子的话肯定了讷言的好处。
  有时候,不同古人的言论看似矛盾,但实则是他们在辩证地看待问题,这体现出他们独特的人文思想和精神特征,而这些思想在当代国家、民族、社会的各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对“能言”和“讷言”有何个人的理解和感悟?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材料第一段提出两个观点:《战国策》中认为能言善辩是人才的具体体现,有着积极的人生和社会意义;《论语》中认为能言善辩遭人厌恶,不如讷言更好。两个观点看似矛盾,实则统一,都是说话的艺术,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即不同情况下一个人的说话态度和方式应该有所区别。
  材料第二段明确要求:
  1.强调两者是辩证关系,不矛盾。需要讲清两者具体是怎样的辩证关系,前提需要讲清概念,这是写作的逻辑起点,想清楚话题的概念“是什么”。“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中的“一个事物”指“说话艺术”,两个方面是“能言”和“讷言”。这里的“讷言”意思不是“不会说”“口吃”或其他,而是指在“能言”的时候选择“不说”;“能言”语境中也并非是“夸夸其谈”,与“善言”“敢言”内涵也不同。
  材料中“能言”强调“争辩”“辩论”是说理的能力。“善言”则侧重方法技巧,“敢言”侧重胆量勇气。写作界定分析举例时都要紧扣核心内涵,不得偷换或偏移。在此基础上,再谈两者关系。
  ……
  “团队”和“个人”——2023高三语文下 作文讲评二
  2023.2.9
  一、原题回放
  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激战正酣,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足球运动所展现出的精神与激情让很多人为之着迷。
  众所周知,足球是一项团队运动,队友间默契的配合与协助将成为赢得比赛的关键。而同时,足球也是一项动态的充满不确定因素的运动,我们可能在瞬息万变的赛场上遇到许多需要个人为团队创造机会的瞬间,特别是对于边锋等位置来说,通过一对一突破防守队员、直接面对球门或为队友吸引防守等都是必要的能力。在一支队伍中,强大的团队执行力和默契的配合是实现战术意图的基础,能够确保队伍的下限,而上限的高度则离不开“长板”的出色个人发挥与灵光一现。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寓意、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审题
  材料既强调团队合作、团队精神,也强调个人才华、个人能力。二者并不冲突。
  团队精神是足球中的重要部分,但这并不意味着牺牲球员的个人才华,相反,足球恰恰是一项将个人能力与团队力量充分诠释的运动。团队合作保证战略意图的实现,而个人的出色发挥则是队伍取得优秀成绩的保障。当然,即便一两位球员拥有超强的个人能力,如果没有纪律性和执行力,也很难将总体实力完全发挥出来。因此,团队精神与个人才华并不冲突,个人才华的展现离不开团队精神和某些规则框架,而失去了团队配合,再高超的个人也无法带领团队取得优异成绩。
  “足球也是一项动态的、充满不确定因素的运动”“在瞬息万变的赛场上”这些材料强调的是足球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出现“爆冷”现象。球队的软硬实力、整体士气,球员的精神状态、身体状况,教练的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北京大学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摇篮。当时有许多北大学生为中国的未来而争,成立了许多团体。其中有一个团体叫启智社,主张为民主科学而争,他们要求革新国民思想,开启民智;另一个团体叫民生会,主张为底层百姓的民生权力而争,他们走码头,蹲田头,把自己扎根于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中。
  你作为一个了解中国百年发展历程、关注中国发展现状以及愿景、并立志为国家富强作出自己贡献的当代青年,如果回到当时,会加入哪一个团体中?
  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写-篇文章,阐述自己加入其中的理由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
  以革新思想之薪,燃民族复兴之焰
  湖北省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学生  范瑞翔
  “站在历史上,内心才会深刻”。
  饮其流者怀其源,如今的中国,“民亦劳止,汔可小康”,那么我们的幸福生活,从哪里来呢?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