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1500字。

  金华十校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三语文试题卷
  注意:本卷共四大题,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按规定用笔将所有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首先是郑敏很少在诗中直抒胸臆,而是经常以“思想知觉化”的方式抒情,选择那些带有象征内涵积淀的自然物象,传达生命之思。郑敏是长期在诗经、楚辞、唐诗和宋词组构的诗歌历史浸淫中成长起来的,尽管后来里尔克、歌德等西方诗歌施予过影响,但骨子里的诗词熏陶,还是使郑敏擅长启用中国诗人喜欢的自然意象。可以肯定,郑敏诗歌意象化的质感策略本身,即能以不说出的方法获得说不出的含蓄效果,制约架空的抒情,克服诗的感伤与空洞;用内涵累积深厚的古典意象传达现代的情思与感悟,就更容易唤起读者内心深处稔熟的审美记忆,令人倍感亲切。
  其次是郑敏注意诗歌肌理的整合美,意象组合时讲究和谐一致,力求使之与意境合一。如众口交赞的《金黄的稻束》即称得上这方面的典范: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而你们,站在那儿/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诗如一幅秋天的立体写意画,而内里的意象却是不断流动、转换的,在一个动静相宜的时空里,各种貌似在逻辑上互不相干的意象,共同朝着“伟大的疲倦”这一贯穿全诗的情思定点趋附、靠拢中,却意外地黏合为一个完整和谐的有机体。那是在歌颂大自然,更是在歌颂具有自我牺牲精神的平凡而伟大的母亲,也是对劳动却贫穷这个悖论命题的形象反诘,读着它就有如走进了唐诗、宋词中灵动又深邃的幽婉意境,余味缭绕。
  最后是以抒情主体知识结构的大力投注,促成了意象艺术的“革命”,即带来了知性强化。如果郑敏诗歌的意象仅仅在于鲜活陌生,倾向古典的意境趣味,让郑敏立足诗坛的是她以开放性的艺术气度,在中国传统诗学、哲学专业背景里,在庞德的意象是理性与感性的复合体、艾略特的思想知觉化、里尔克的诗是在经验等众多艺术理论影响源之间多方游弋,并且能够入而复出,锐意创新,最终使自己的诗歌善于“融和思想的成分,从事物的深处、本质中转化自己的经验”,意象升级为不仅诉诸人的情感,更诉诸人的理智与思想,其间有了更多的引人深思的知性因子,和戴望舒、何其芳等多凸显心理、情绪因素的主情的现代主义诗歌拉开了距离,如果说主情诗的意象致力于感情及感觉发掘,郑敏的诗歌意象已进入诗意体验的感知领域,有了某种哲学的沉思高度。
  (摘编自罗振亚《借镜西方的另一面——论郑敏 20世纪40年代诗歌的“传统”倾向》)
  材料二:
  郑敏追随里尔克和冯至的诗境,遵循里尔克为克服其早期创作及西方浪漫主义以降诗歌“主情”趋向而提出的“诗是经验”这一主张,通过书写生命、存在主题,重塑了现代诗人作为写者的形象,重设了诗歌中自我的呈现方式,重构了自我与他者、自我与万物的关系。这可谓郑敏诗歌的突出成就。从中国新诗历史来看,无论郭沫若的“天狗”式直抒,还是徐志摩的“雪花”般轻吟,抑或戴望舒笔下“寻梦者”的低语和何其芳的清脆“预言”,都隐现着或强烈或温和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敏诗歌很少直抒胸臆,选择那些带有象征内涵积淀的自然物象,致力于感情及感觉发掘,传达生命之思,有了哲学高度。
  B.郑敏诗歌能以不说出的方法获得说不出的含蓄效果,用内涵累积深厚的古典意象传达现代的情思与感悟,令人倍感亲切。
  C.无论是郭沫若、徐志摩还是何其芳、艾青,他们的诗歌有着鲜明的情感色彩,直到卞之琳和穆旦才开辟了新的抒情道路。
  D.郑敏追随里尔克和冯至的诗境,重设了自我的呈现方式,重构自我与他者的关系,写下了较多以物为标题和主题的诗作。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对《金黄的稻束》的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中的意象表面上看互不相干,其实这些意象彼此间关系紧密、熨帖,构成一个完整和谐的有机体。
  B.这首诗托物言志,除歌颂大自然、歌颂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外,也形象地表达了劳动却贫穷这一悖论。
  C.诗歌没有强烈的主体意识,诗人以新的眼光打量“稻束”,重新思考它之于生命的意义,物我合一。
  D.诗中出现了雕塑般质感的意象——金黄的稻束,始终伴随着“静默”,让人感受到母爱的博大与深厚。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陆机《文赋》:“虽弃方而逐圆,期穷形而尽相。”
  B.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C.欧阳修《六一诗话》:“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D.王国维《人间词话》:“昔人论诗词……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4.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里尔克的诗歌创作主张。(4分)
  5.有人说“如果现实可以比作一个能够目测的坐标,那么女诗人郑敏大概是‘九叶'(九叶诗派,20世纪中国的一个现代诗流派)中距离最为遥远的星座”,根据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天堂一夜
  (意大利)伊塔洛•卡尔维诺
  从前,有两个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们约定:谁先结婚,就请另外一个当傧相,即使他在天涯海角,也要设法把他请来。
  不久,其中一个去世了,活着的那个正准备结婚,不知该怎么办才好。于是,他去向忏悔神父请教。
  “这事儿挺难办,”神父说,“不过,你必须履行自己的诺言,即使他去世了,也得邀请他。到他的墓地去,该说什么就说什么。至于他能不能来参加你的婚礼,那就是他的事了。”
  小伙子来到墓地,说:“老朋友,我要结婚了,你来当我的傧相吧!”
  坟墓裂开了,朋友跳了出来。“我无论如何也要来的。我必须遵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