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2380字。

  黔东南州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文化水平测试高一语文试卷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现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胶擦擦干净后再重新选涂其它答案标号。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实用类及文学类阅读(37分)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①随着我国社会不断发展,经济水平以及科技水平不断提升,随之而来的是资源与环境问题。为此,我国政府大力发展生态建设,倡导绿色环保发展理念,将更进一步促进生态农业发展,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②明确生态农业建设的任务。生态农业建设要将环境建设、环境保护与环境治理三者融为一体,推进可持续农业模式的构建与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向着生态与经济结合的新阶段发展。近年来,政府相继在许多乡镇地区建立了试验点,将生态理念以及先进的科学技术率先在这些地区推行,并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事实表明,这些试验点在推行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之后,农业结构得到合理的优化,同时生产条件以及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明显改善,而这些有利条件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生态农业程度的进一步深入,由此可见,在新形势下,我国生态农业必须将绿色产业与生态环境、农业结构等方面结合起来,其根本任务就是实现我国农业科技化、现代化,并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③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不管我国经济如何发展,农业的基础地位都不能改变。我国农业生态经济对于人类生存以及经济的作用:一是农业经济生产为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经济产品,同时也奠定了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二是农业生态生产为人类生存以及社会发展提供生态产品,为国民经济奠定了生态基础。可见,生态农业同时满足经济贡献与生态贡献两方面的内容,其基础地位不可撼动。我国政府将大力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将农业经济贡献与生态贡献有机融为一体,从而更好实现我国农业资源、经济、生态优化配置,将生态农业提升到更高层次,以生态农业促经济发展,构建生态良性循环。
  ④增强与完善法规制度和有效发展机制。为了保障生态农业建设的规范性、合理化、科学化,理顺管理、完善运行机制,建立农业发展监督体系,是各级地方政府以及相关农业部门的重点工作内容。生态农业建设中,需要大量准备齐全的配套设施,随着生态农业的不断深入,这些设施也需要不断完善。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生态农业建设积极性,加强法制体系建设,制定和完善生态农业的法律、法规,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⑤加强生态农业技术标准和关键技术研究。生态农业建设离不开技术支持,不断推进生态农业建设,不断研发新技术,制定更完善的技术标准。具体来说,包括生态农业评价指标、管理认证方法、环境保护技术、不同要素时空优化组合技术、适宜物种挑选与改良技术等方面,逐步建立和完善生态农业的生产资料、生产基地标准、生产技术标准体系和产品标准体系,为生态农业建设和科学管理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撑。
  (摘编自谭祥举《生态农业建设若干问题分析》)
  材料二:
  ①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右江区,乡村特色产业蓬勃发展。近年来,右江区立足资源禀赋,着力调优品种、调高效益,实现农民收入有来源、乡村振兴有产业。截至目前,右江区特色种植产业面积达190多万亩,包括芒果、油茶、百香果等40多个种类。
  ②选准产业,鼓起口袋。在右江区泮水乡那扪村,桑蚕产业成了当地群众的致富产业。乡村产业茁壮成长,泮水乡、大楞乡发展八角、百香果、夏橙产业,打好绿色牌;永乐镇、汪甸瑶族乡、
  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政府率先将生态理念、先进科学技术在一些乡镇试验点推行,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
  B.基于农业生态经济对于人类生存以及经济的作用考虑,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不能改变。
  C.理顺管理、完善运行机制,建立农业发展监督体系,是地方政府及农业部门的重点工作。
  D.制定出更完善的技术标准,就可以为生态农业建设和科学管理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撑。
  2.下列对两则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一步促进生态农业发展首先要明确生态农业建设“实现我国农业科技化、现代化,并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任务。
  B.制定和完善生态农业的法律、法规,有利于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生态农业建设的积极性,完善生态农业建设中的配套设施。
  C.右江区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培育了489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并建立健全了利益联结机制,争取所有脱贫户都有特色产业。
  D.右江区立足本地资源特点,调优品种、调高效益,不断做大做强乡村特色产业,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产业支撑。
  3.下列内容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第五段主要观点的一项是(3分)
  A.黔东南村寨的“猪-沼-果”农业模式。
  B.农村住宅的“屋顶光伏”新能源系统。
  C.现代新农村中的“稻田养鱼”模式。
  D.火爆抖音的“留庄艺术稻田公园”。
  4.根据上述材料,请概括两则材料的侧重点。(4分)
  5.依据上述材料,请你具体谈谈如何发展自己的家乡?(6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常守山
  聂鑫森
  云阳山云雾深处的常家村,最让人高看一眼的是常守山。
  常守山65岁了,个子高大,脸盘也宽大,配着大眼、长耳、高鼻、阔嘴,还有嘴边永远浮着的笑意,村民们都说他是生就的福相。
  他是种田的好把式,将几亩水田、山田侍弄得条理分明,不需要妻子帮忙。他也是盘山(种树、栽竹)的行家里手,屋后的一大片自留山,是他储钱、取钱的银行。
  种田、盘山之外,他精力还有富余。家里设有工匠房,摆放着打铁的红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