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题,约23890字。
2022-2023学年下学期第1次月考高二语文试题
(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26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4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阿 Q 正传(节选) 鲁迅
第七章 革命
宣统三年九月十四日——即阿 Q 将褡裢卖给赵白眼的这一天——三更四点,有一只大乌篷船到了赵府上的河埠头。这船从黑魆魆中荡来,乡下人睡得熟,都没有知道;出去时将近黎明,却很有几个看见的了。据探头探脑的调查来的结果,知道那竟是举人老爷的船!
那船便将大不安载给了未庄,不到正午,全村的人心就很摇动。船的使命,赵家本来是很秘密的,但 茶坊酒肆里却都说,革命党要进城,举人老爷到我们乡下来逃难了。惟有邹七嫂不以为然,说那不过是几 口破衣箱,举人老爷想来寄存的,却已被赵太爷回复转去。其实举人老爷和赵秀才素不相能,在理本不能 有“共患难”的情谊,况且邹七嫂又和赵家是邻居,见闻较为切近,所以大概该是伊对的。
然而谣言很旺盛,说举人老爷虽然似乎没有亲到,却有一封长信,和赵家排了“转折亲”。赵太爷肚 里一轮,觉得于他总不会有坏处,便将箱子留下了,现就塞在太太的床底下。至于革命党,有的说是便在 这一夜进了城,个个白盔白甲:穿着崇正皇帝的素。
阿 Q 的耳朵里,本来早听到过革命党这一句话,今年又亲眼见过杀掉革命党。但他有一种不知从那里来的意见,以为革命党便是造反,造反便是与他为难,所以一向是“深恶而痛绝之”的。殊不料这却使百 里闻名的举人老爷有这样怕,于是他未免也有些“神往”了,况且未庄的一群鸟男女的慌张的神情,也使 阿 Q 更快意。
“革命也好罢,”阿Q想,“革这伙妈妈的的命,太可恶!太可恨!……便是我,也要投降革命党了。” 阿 Q 近来用度窘,大约略略有些不平;加以午间喝了两碗空肚酒,愈加醉得快,一面想一面走,便又
飘飘然起来。不知怎么一来,忽而似乎革命党便是自己,未庄人却都是他的俘虏了。他得意之余,禁不住 大声的嚷道:
“造反了!造反了!”
未庄人都用了惊惧的眼光对他看。这一种可怜的眼光,是阿 Q 从来没有见过的,一见之下,又使他舒服得如六月里喝了雪水。他更加高兴的走而且喊道:
“好,……我要什么就是什么,我欢喜谁就是谁。得得,锵锵!
悔不该,酒醉错斩了郑贤弟, 悔不该,呀呀呀……
得得,锵锵,得,锵令锵! 我手执钢鞭将你打……”
赵府上的两位男人和两个真本家,也正站在大门口论革命。阿 Q 没有见,昂了头直唱过去。“得得,……”
“老 Q,”赵太爷怯怯的迎着低声的叫。
“锵锵,”阿 Q 料不到他的名字会和“老”字联结起来,以为是一句别的话,与己无干,只是唱。“得,
锵,锵令锵,锵!” “老 Q。”
“悔不该……”
“阿 Q!”秀才只得直呼其名了。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 “摇动”“慌张”“惊惧”等词语,生动地表现出“革命的消息”传到未庄之后未庄人对于革命的恐惧。
B. “老 Q”“Q 哥”等称呼,和管祠的老头子“意外地和气”,让阿 Q 获得了“革命”中的极大的心理满足感。
C. 假洋鬼子与赵秀才去尼姑庵革命,砸龙牌,打尼姑,偷走宣德炉,表现出二人对革命的投机。 D.阿 Q 相信革命党一定会来找他,他做着收获满满的美梦睡过去了,醒来后为自己的过失懊恼已。
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 本文运用大量的心理描写表现阿 Q 对革命的向往之情,反映了他真实的欲望,也深刻揭露了他的自私与狭隘。
B. 本文围绕着革命展开叙述,故事情节比较完整,这一点与小说前文中《优胜记略》《续优胜记略》两章大致相同。
C. 本文善于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如“赵白眼从腰间扯下褡裢来,交给他女人藏在箱底里”便活现出他的心机。
D. 本文通过夸张、讽刺、幽默的语言,写出了未庄人的众生相,喜剧表象下的悲剧意味显示了作品的艺术独创性。
3. 本文的标题是“革命”,从文中看,阿 Q 对“革命”有怎样的错误认识?(4 分)
4. 结合本文及《优胜记略》《续优胜记略》两章,分析阿 Q 这一形象及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4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4 题,共 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山在那儿 刘慈欣
前情梗概:一心想要登山的冯帆曾经在大学组织攀登珠峰,最后导致全队四人死亡,为了惩罚自己, 他决定从此远离陆地,一辈子不登山。但机缘巧合,原本是为了逃离登山而来到海上的冯帆,遇到了因外星飞船入侵形成的一座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两百多米的水山。人类大难临头……
冯帆站在救生艇上,目送着蓝水号远去,他原准备在其上度过一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