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2260字。

  2023届高三年级3月份大联考
  语文试题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分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编的《文选》,是我国现存编纂年代最早的总集,脸炙人口。萧统为之作序,阐明编纂意图、选录范围,也体现了其文章审美的观念。
  《文选》的编纂,是以当时存在的诸家别集和总集为基础的。西晋以来,已有各种总集的编纂,其中如华虞的《文章流别集》、李充的《翰林》,是分体编辑的大规模总集,尤其能给《文选》的编辑提供很大的方便。既然是在集部书的基础上编成,那么基本上不收录经、子、史部书籍里的文字,是当然的。那首先是一个体例上的问题。不过萧统在《文选序》里并未明说这一点,而是从另外的角度说明其不收录经、子、史书的缘故。他说,经书是教人如何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如何做人的,它们出于圣人之手,“与日月俱悬,鬼神争奥”,地位太崇高了,因此不能割裂截取当作一般文章那样编入总集。《老》《庄》《管》《孟》那样的子书“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作者的意图是要阐发某种思想主张,而不把文辞的美恶优劣放在重要地位,所以也不选。流传下来的忠臣贤人、谋夫辩士的话语,有些是美好动听的,但当初只是口头表述,并非写成的文字,也就不选。至于史书,是记载事实而寄寓褒贬的,也与单篇文章不同,当然也不入选。由这样的说明看来,萧统认为集部文章与经、子、史文字有一点很大的不同,即集部文章应该是“以能文为本”的,亦即应该特别讲究文辞的运用的。《文选》就是要从这种讲求文辞的文章里选录其佼佼者。
  《文选序》还有一段话更鲜明地体现了这样的选录宗旨。萧统说,虽然不选史书,但是史书里的序、论、赞、述却是要选载的。为什么呢?就因为这些文字是“综缉辞采”“错比文华”的,既然“事出于沉思”,那么就“义归乎翰藻”。意思是说,史书里的序、论、赞、述与书中一般叙事的文字不同,它们是很注意文采的,作者写作它们时在文辞运用方面是精心构思的,因此理当归属于讲求文辞的一类,也就应该选录于《文选》之中。总之,萧统是说,《文选》里选载的都是特别讲究文辞运用的文章。
  那么,该怎么讲究呢?怎样的文辞才是萧统心目中的好文章呢?从“辞采”“文华”“翰藻”等词语,可以体会到,萧统要求文辞博富而美丽。《文选序》说:“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物既有之,文亦宜然。”文学语言同社会生活里的种种事物一样,是从简单质朴向着精巧华丽发展的。这是萧统的文辞发展观,也是他心目中一个基本的文章审美标准。文章好不好,首先看它的辞采是否漂亮。应该说,这不仅是萧统个人的审美观,而且是他那个时代具有的普遍性的标准。
  (摘编自杨明《从〈文选序)看萧统的文章审美观念》)
  材料二
  宗白华先生在《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一文中,有一个非常经典的论断:“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山水虚灵化了,也情致化了。”确实,在晋宋之际,自然山水已从此前的比德兴情转而虚灵化、情致化,成为审美的客体,山水诗、山水画、山水文的集中涌现,从创作实践上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蔡英俊认为:“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以及萧统的《文选》,彼此之间的论述构成了所谓的‘同时代人’的历史意识。”就山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萧统在编《文选》时受益于当时分体编辑的大规模总集,这在很大程度上也体现了他选择文章的标准。
  B.萧统虽然没有明确选文体例的标准,但他在解释选文原因时还是指出了经、子、史部等书中内容的不足。
  C.萧统将晋宋以来对山水进行“持续正面书写”的大量诗作选入《文选》,体现了他对自然山水进入审美视野的思考。
  D.《南州桓公九井作》和《游西池》之所以能入选《文选》,这与它们一改当时抽象说理的文风而对山水进行具体描写有关。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萧统认为经书是出于圣人之手,所以没有把它们作为普通的文章收录进《文选》。
  B.萧统在选文时非常注重文辞的优劣,致使史部书籍里的文字均因不符合标准而落选。
  C.宗白华的经典论断,表明晋代时期的山水作品体现了外在自然和内心情感的有机关系。
  D.《文选》将“游览”“行旅”列为两类,说明萧统在编选时对山水文学的重视。
  3.下列选项,最符合萧统《文选》入选“游览”类标准的一项是(3分)
  A.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B.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欧阳修《画眉鸟》)
  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D.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4.在萧统看来,那些没有选入《文选》的作品有何共同的特点?萧统确定此标准的原因是什么?
  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4分)
  5.古代文人是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这一群体形成了多样的文化自信、文化情怀。萧统编纂《文选》,从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一种文化自信和情怀。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草  鞋
  张品成
  来宽满周的那天,被爷娘放在床上任由他爬,只是在板床上放了些东西。都是平常人期望伢长大后成就个什么人物的寄望,摆放在那的物件就很特别。如笔,期望小小人儿将来读书中举平步青云,成状元当宰相高官;如毫子票子,抓了能成生意人发大财;……还有纸折的令旗和兵器,抓了能有戎马生涯做大将军……
  反正就那些东西、周岁时候让细伢抓,训抓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