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1480字。
2023年北京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摸底试卷
一、基础??运用(共12分)
金虎长啸而去,玉兔疾奔而来。人们将兔视为祥瑞,兔的文化寓意体现了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筹备班级“卯年说兔”的主题班会,两个小组找到了一些材料,请你协助他们完成以下任务。
(一)甲组同学找的是“考古中发现的兔形象”,请你阅读材料后完成 1-4 题(共 7 分)
兔,属于哺乳纲、兔形目、兔科。兔和鼠的骨骼形态非常相似,从动物演化角度而言,兔鼠同源, 安徽潜山早古新世地层中出土有安徽模鼠兔(兔的祖先类型)和东方晓鼠 (接近于鼠的祖先类型) 化石, 表明至晚在距今 6200 万年前,兔和鼠已经“(分道扬镰/殊途同归)”,走向了独立演化的道路。
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出土兔属动物数量较多。殷墟甲骨文中的“兔”字,识别的特征非常明显,一是无颈.,二是有翘起的短尾,可见殷商先民对免的形态特征非常熟悉。兔的前肢短,后肢长而有力,( ) 腿飞奔是它们的逃生本能,故“逸”字从兔,甲骨文本义为追逐兔子。甲骨文中有“冤”字,为会意字, 字形为兔在网中,其本义同“置”,《诗经》中有“肃肃兔置”的记载.,描述了在岔路口和密林中设置又紧又密的网以捕免的情形。
“守株待兔”出自《韩非子》。旨在劝jiè ( )大众莫存② (不劳而获/坐享其成)之念。“兔走触株,折颈而死”,生动描绘出野兔仓皇奔逃、撞桩而亡的场景。《礼记》中称兔为“明视”,形容兔眼大而明亮。《古今注》中记载“兔口有缺”,是对兔的“三瓣嘴”特异形态的描述。《战国策》中有“狡免有三窟”之类文字,说明先民已知晓野兔栖居地多变的特点。南北朝乐府民歌《③》中“雄兔脚扑朔,雌免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段名句,也是关于不同性别野兔行为特征的记录和观察。
1.对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以及根据拼音所写汉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折颈”的“颈”在此处的意思是“脖子”,应读为“jǐng”
B.“bá腿”在此处的意思是“迈步”,应写为“拨”。
C.“记载”的“载”在此处的意思是“记录”,应读为“zǎi”
D.“劝jiè”的“jiè”在此处的意思是“警告,劝告”,应写为“诫”
2.填入文段中①②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2 分)
A.分道扬镳 不劳而获 B.殊途同归 不劳而获
D.殊途同归 坐享其成 C.分道扬镳 坐享其成
3.根据语境,在文中③处填入的题目是 (1 分)
4.文段中划线句表达欠妥,请修改。(2 分)
(二)乙组同学找的是“民间艺术中的兔”,请你阅读材料后完成 5、6 题。(共5分)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兔①是十二生肖之一, ② 被赋予了生育、祥瑞、长寿等文化内涵,是具有多重吉祥寓意的瑞兽。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虎及鹿、兔皆寿千岁。寿满五百岁者,其毛色白【甲】除白兔外,玄兔赤兔、紫兔在不同朝代亦被视为吉兆。在汉代画像石中,掌管长生与生育之权的西王母身旁就常伴有持杵之兔,为其捣制不死之灵药。
在我国,与兔相关的最重要的文化现象莫过于人们对月中之兔的想象。银兔玉兔、玄兔等词汇成为古人诗赋中月亮之代称,“玉兔捣药”的形象也逐渐融入民间拜月活动之中。
由于兔被赋予多种祥瑞之义,其本身也具有灵巧敏捷等特质,在民间,女子还常缝制以兔为形的衣饰物品,如兔儿枕、兔儿鞋、兔形香包、兔形布玩具、兔形挂饰等,一针一线中寄托了对生命的呵护与期许。
民间美术中的兔造型还有很多、如兔抱白菜、白兔叼花、兔卧莲花等。这些丰富多彩、天真质朴的兔形作品,饱含着人们对生命繁衍【乙】子孙安康的淳朴祈愿,体现了民间艺术所特有的朴素浪漫情怀。
5.填入文段①②两处的关联词组,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既......又..... B.因为....所以.....
C.不仅...还..... D 尽管.....但是......
6.填入文段【甲】【乙】两处的标点,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 , B. ”。 ,
C. 。” 、 D. ”。 、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