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2860字。

  高一年级下学期3月联考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上册和必修下册第一、二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社会变革日渐深化以及城市节奏不断加快的背景下,乡土社会受到了冲击,但是遍布全国各地的乡土文化在经历时代冲刷和洗礼后仍然具有独特的魅力与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乡愁密不可分,而留住乡愁不仅能够维护传统乡土社会的风貌,也能够增加人们的文化自信。
  乡愁文化心理蕴涵着主体对地理故乡的精神归依。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有情感需求,而且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比如友谊、群体归属、情感认同等。就乡愁文化而言,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其深层次含义。
  首先,个人能够通过这种文化载体流露自身在思想和情感层面上对家乡的怀念。人的情感诉求会贯穿生命的各个时期,而久别家乡的怀念会促使人们不断回忆与家乡有关的故事,在思想的波动中跨越距离的限制,并且不会受到当前思想观念的束缚,使人们保持对家乡纯洁、本真的情感诉求。
  其次,不论是家乡的自然景观抑或人文气息,都可以成为乡愁文化产生和发展的载体。同时,乡愁文化依靠个人精神层面的载体不断深化,而载体的存在使得个体从情感层面将家乡与文化相互关联。乡愁文化在历史长河的延续与变更中不断获取着新的载体,在时间的流转与跨越中不断呈现出新的内涵与价值。
  最后,乡愁文化富有时代意义。文化存在以及延续的根本在于通过价值的实现来影响一代代人,而乡愁文化作为寄托情感诉求的文化形式之一,能够有效且长足地激发社会大众的情感。
  (摘编自聂永乐《留住乡愁是文化自信之根》)
  材料二:
  在中国,虽然乡愁有独特的意义,但它并不是中华民族或者中华文明独有的现象。可以说,每一个民族、每一个个体,只要有历史、有记忆,都有乡愁。比如我们读古希腊文学,读到《荷马史诗》中的《奥德赛》,其中的奥德修斯返乡,其实就是回归他的故乡或者说解决他的乡愁问题。这也铸成了西方文学艺术从古希腊延续数千年的主题,即返乡主题。在今天,它依然是西方文艺电影和乡村民谣重点表现的对象。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愁文化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断获取着新的载体,呈现新的内涵与价值。
  B.乡愁不是中华文明独有的,而是一种跨文化现象,但中国式乡愁具有独特性。
  C.乡村意象随着时间的流逝,最后演变成了承载着怀旧情怀的乡愁情感。
  D.中国式乡愁与土地关系密切,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它比土地更坚固和不可动摇。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采取了总一分的论证结构,从三个层面来阐释乡愁文化的深层含义。
  B.材料二为了阐释乡愁不是中华民族独有的现象,从古今中外的角度加以论证。
  C.对于“传统村落中的乡愁元素”,材料三一分为二地进行了阐释。
  D.三则材料从不同的方面阐释了乡愁文化的相关信息,内容充实,条理清晰。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乡愁文化的一项是(3分)
  A.参观少数民族的寨子,穿戴他们的特色服饰,品尝他们当地的美食。
  B.“闯关东”的老人回到阔别几十年的故乡寻找祖屋、族人。
  C.在国外出生、长大的华裔跟随父亲回国,第一次看到祖辈们使用过的农具。
  D.文艺爱好者自发组织成一个团体,积极参加各种民俗文化活动。
  4.材料二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4分)
  5.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给“乡愁”下一个定义,不超过45个字。(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借 球 鞋 司健安
  这大概是四十多年前的事了吧。那一年,在小学运动会上,郭送得了第一名。老师说,要让他代表学校去乡里参加比赛。这下,郭送可犯了愁——他没有合适的球鞋。他平时穿的,是娘做的没有鞋带的布鞋。
  郭送喜欢的那种天蓝色帆布系带的球鞋,镇上的商店里就有卖。他去问过好几次了,一双要八块多钱。一个鸡蛋才八分钱,要卖一百多个鸡蛋才能凑够呢!就是娘舍得,郭送自己也舍不得。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