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870字。

  《燕歌行》
  一、作者简介
  高适(700?~765),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早岁家贫,落拓失意,客游梁、宋间。后为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中书记。历任淮南、西川节度使等。官终散骑常侍,世称高常侍。高适多写边地战争和个人感慨,尤以边塞诗最为著名。与岑参并称“高岑”。
  二、写作背景
  开元十五年(727),高适曾北上蓟门。二十年,信安王李祎征讨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蓟中作》)。可见他对东北边塞军事,下过一番研究功夫。开元二十一年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初有战功。但二十四年,张让平卢讨击使安禄山讨奚、契丹,“禄山恃勇轻进,为虏所败”(《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五)。二十六年,幽州将赵堪、白真陀罗矫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守珪隐其状,而妄奏克获之功”(《旧唐书•张守珪传》)。高适对开元二十四年以后的两次战败,感慨很深,因写此篇。
  三、课文讲解
  1、课文朗读
  (声音文件与图片ppt同时打开)
  2、课文分析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2],作《燕哥行》以示,以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堪称盛唐边塞诗最杰出的代表。诗的主旨是谴责在皇帝鼓励下的将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败,使广大士兵遭受了极大的痛苦,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诗人写的是边塞战争,但重点不在于民族矛盾,而是同情广大士兵,讽刺和批判不恤士兵的将军。
  第一段八句,写出师。开头交代战争的地点及性质,写唐军出师时一往无前的情景。从辞家去国到榆关、碣石、瀚海、狼山,逐步推进,概括了出征的历程,气氛也从缓和渐入紧张。
  第二段八句,写战败。胡骑卷地而来,汉军奋力迎战,浴血厮杀,而将军们却还在欣赏美人的歌舞,暗示了战争必败的原因。接着写力竭兵稀,重围解难。
  第三段八句,写被围。处在被围困险境中的士兵,也是血肉之躯,不能没有儿女、夫妇之情,然而大敌当前,只能忍受“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的感情熬煎。
  第四段结尾四句,短兵相接,运用“李广难封”的历史典故,讥讽了冒进贪功的汉将,揭示了将士们的思想境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