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6890字。
专题10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典例示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车出杭州,南行约1小时,便是富春江畔的桐庐。
溯芦茨溪而上至蟹坑口,再转青龙坞,一家充满想象力的创意生活一体店,让人眼前一亮。“谁能想到这样的山坞里,会有全国各地的游客专门跑来发呆、拍照。”芦茨村党委书记方祖春的介绍,幽默中透着骄傲。2020年以来,全村接待游客超过198万人次,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8万元。
芦茨村的变迁,正是浙江以乡村振兴为起笔,率先探索共同富裕之路的缩影。
位于杭州城西的临安区最早提出“村落景区”概念,开始探索市场化运营模式,将乡村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石门村、大山村和龙上村相邻,首批被规划为“龙门秘境”景区。短短数月,环境整治、房屋外立面改造、旅游集散中心建设,一系列设施配套俱全,村庄面貌焕然一新。然而,单一的旅游业态,偏远的交通区位,没能吸引来多少游客。
改变始于临安区率先推出的“乡村运营”政策,一批土生土长的临安人受邀回乡当起了“乡村运营师”。临安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陈伟宏介绍,运营师和村集体自愿签约,双方组建合资公司,村委会管理村庄事务,运营师负责打造旅游产品、策划主题活动,形成具有一定盈利能力的乡村业态,最终收益按照公司股份分成。
而在富春江畔的桐庐,“乡村运营”带来的不单是乡村旅游,更探索出了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
漫步在桐庐县芦茨村的“两山大道”,一边是苍翠山坡下清澈的溪水,一边是一字排开的美丽民宿。
桐庐民宿老板的“底气”,源于政府不断创新的产业模式。早在2015年,桐庐就率先在杭州推进民宿持证经营,申请领证条件包括经营用房、卫生安全、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7个方面。桐庐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一举措促使桐庐民宿产业走向规范化经营,并为今后的集聚式发展奠定了基础。
桐庐还先后出台4轮专项政策,用于支持和鼓励当地民宿产业发展。2017年,桐庐成为中国国际民宿发展论坛的永久举办地,进一步激发了当地民宿产业的潜力。
随着乡村振兴进程的纵深发展,桐庐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打造数字乡村和艺术乡村,拉长桐庐乡村旅游产业链,正在成为政府引导乡村运营的新方向,也是发展全城景区的新推手。桐庐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翁嫣认为,数字赋能是未来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数字赋能不仅为农村百姓提供便利的网购服务,更重要的是实现了网货下乡、游客进村、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打通。
眼下,桐庐正以民宿业为突破口,率先推出“民宿智脑”;来往游客只需扫描“民宿智脑——芦茨慢生活“二维码,“吃、住、行、游、购、娱”一键搞定,实现全方位“智服务”。
(《经济日报》黄平柳文)
材料二:
美丽乡村建设是广大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2013年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意见》发布之后,全国范围内开始了美丽乡村建设的系列行动,经过2年多的实践,美丽乡村建设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推动美丽乡村
1.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芦茨村的新的业态,离不开“乡村运营师”,也离不开政府不断创新的产业模式.
B.民宿业是桐庐实现乡村振兴策略的突破口,也是桐庐乡村振兴进程的一个缩影。
C.在浙江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政府的导向和引导必不可少,显示出了强大的力量。
D.既然是政府行为,美丽乡村建设应该从上到下思想统一,探索整齐划一的模式。
2.下列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芦茨村的发展借鉴了材料二中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考等一系列意见,走了捷径。
B.材料二认为应该理顺机制,变更顶层设计,这给美丽乡村建设提出了解决方案。
C.美丽乡村建设不应忽略村民的存在,他们才是乡村振兴的主要力量,政府不应越位。
D.无论是乡村振兴还是美丽乡村建设,都是政府为实现共同富裕做出的重大决策。
3.下列关于材料文体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从表达方式上看,真实地记叙了芦茨村的变迁,介绍浙江乡村振兴的成果。
B.材料一采用倒金字塔的结构,聚焦桐庐一角,记录了富春江畔乡村发生的喜人变化。
C.材料一属突发性的地方新闻,桐庐通过一系列政策,激活山乡经济具有地方典型性。
D.材料二立意新颖,对美丽乡村建设现存问题思考到位,论述精当,多角度给出建议。
4.请概括材料二的论证角度。
5.请结合材料,为你的家乡正在进行的“美丽乡村建设”建言。
【提分秘籍】
从2020年开始,全国高考由原来的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变成了“现代文阅读1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论迷类、实用类合二为一)”,文本和题型都有所变化,文本融论述类,实用类等文体于一体。文章篇幅增加,分多则材料呈现,总字数在2000字左右;题型变为5小题,包括3道单选题,2道简答题:分值变为19分。
命题特点:3个选择题,主要是考查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根据材料内容进行推断,对材料外论据的分析等:2个主观题,一个分析概括题,一个探究题。也可以是对文本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考查,看考生是否真正从结构,思路等角度整体把握了文本;也可以是就文本的某个问题进行探究,培养考生独立思考、言之有据的思维品质。探究完全是开放性试题,答题指向不确定,关键能自圆其说,有根有据,并非从材料中选择信息组合答案。
【对点演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网络空间是一个基于信息技术发展而形成的全球性和地方性交叠的人类生活的新场域,虽具有虚拟性,但虚拟性,丝毫不影响其真实性;这种真实性已经使今天的社会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呈现出诸多新特征,在网络空间出现以前,国家权力往往与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